您现在的位置: 一支箭 > 一支箭归经 > 正文 > 正文

因为潘似,徐渭相信爱情上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7/7 14:20:44
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庡摢涓尰闄㈢湅濂?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青藤书屋

也许每个天才都要受命运的作弄,徐渭的一生真正幸福的日子很短。

如果人生的幸福体现在爱情和事业上,那么徐渭在这两方面的成功,都只有短短的五六年。

和他漫长的七十三岁的人生比,这加起来不过十年左右的幸福,成了他复杂人生的所有美好。

徐渭的天才锋芒,在他六七岁的时候已经显露。到他十岁的时候,山阴县令刘昺考徐渭写时文(科考文章)的能力,徐渭写道:“天不言而星之共之,非天谆谆然以命之共也",“星亦不言而众星共之,非众星谆谆然以约之共也"。

这个十岁的孩子,其胸怀,其气度,让刘县令惊诧,他相信这个孩子以后一定是个匡扶国家的栋梁,不能被那些“程文”糟蹋了。

只是在体制固化的时代,不学程文何以考状元,中不了状元,这家国天下又和自己有什么关系呢?

年,徐渭二十岁。

父亲徐鏓在他百日的时候死了,亲生母亲被谪母苗宜人赶出了家门,而最关爱他的苗宜人此时也已亡故。

徐渭的两个异母兄弟,一个四处求仙,云游四海,一个为考功名,远赴云贵。家里的一点家产被长兄徐淮折腾完了,榴花书屋(现青藤书屋)也早已是别人的家产。

徐渭除了破格有个廪膳生的资格,一无所有。

此时的徐渭意气风发,但又一片茫然。他有着科场夺魁的自信,却又面对生活无着的现实困境。

正当青春的徐渭,也到了婚恋的年龄。

当时的绍兴婚嫁风俗极尽奢侈,徐渭在《会稽县志诸论.风俗论》中说,“于俗若婚之论财,若厚嫁,若溺,若丧父母而盛宴,与暴露其父母”。

徐渭当时的情况自然也引起了身边亲朋的注意,在外亲(外兄—母亲侄子)帮助下,徐渭被介绍给了当时在北京为官的绍兴人潘克敬。

这年潘克敬回绍兴的时候特地去看了徐渭。

徐渭天才的名声潘克敬早有所闻,徐渭当时的现实处境潘克敬也都知道。他就是冲着徐渭的人来的,当亲自接触到徐渭以后,潘克敬显然非常满意,徐渭写道:“是岁,翁(潘克敬)来家,乃遂以长女见许而赘某”。

在当时的绍兴,徐渭显然没有娶妻的能力,“吾乡近世嫁娶之俗侵薄,嫁女者以富厚相高。”(徐渭语)

潘克敬让徐渭入赘,就是考虑到徐渭的困境。

因为入赘,徐渭就不需要准备丰厚的彩礼,“某(徐渭)钗铒之礼,略备而已”。徐渭就送了点小饰品,娶上了老婆。

在绍兴,真正第一个赏识徐渭并全身心帮助徐渭的就是潘克敬。

对于潘克敬的做法,当时许多人不理解,有人说潘克敬,“凡人择子婿,不为利则为名,不为名则亦多其寒温虚礼。今君之以女与人也,上之既无利与名,乃并其虚礼而亦不得耶?”

这意思就是找个女婿,就算名利都没有,至少能客气一下,可徐渭连这个都没有。

对于别人的这种说法,潘克敬并不认同,他说“君所谓利,吾所不道也,所谓名,将谓其屡荐而辄弃也,诚其问学解驰,当以为忧,至于校计显晦,非可令达人闻也”。

这意思很明白,我不在乎名利,也不在乎他是不是有功名,而在意的是他是不是一心向学。

潘克敬是第一个了解徐渭的知音,而他的女儿,也成了徐渭一辈子唯一的真正爱过的女人。

这年,徐渭第一次参加乡试,徐渭首次败北,这是徐渭科场八不售的开始。

冬天,潘克敬带着徐渭去阳江(今广东)任职。

徐渭和妻子的第一次见面,应该就是从绍兴出发去阳江的时候。

古时男女双方在没正式结婚前是不能见面的,但按潘克敬的性格和当时他们的处境,徐渭和未婚妻的相处应该已经开始,个把月的行程,不可能让他们不见面,不聊天。

徐渭的婚姻尽管也是源于媒人介绍,但婚前的相处,有了自由恋爱的味道。

徐渭在回忆两人当时相处的情景中写道,“记得当时官舍里,熏风已过荔枝红”,一派旖旎风光。

这年夏天,在阳江官舍,徐渭办了婚礼,长兄徐淮代表家人参加了这场婚礼。

对于这场婚礼,徐渭终身难忘,十年以后回忆当时的婚礼过程,一切历历在目,恍如昨日。

它是如此刻骨铭心,让徐渭难以忘怀。

梦里绍兴

不论多少,心怀感激。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yizhijiana.com/yzjgj/15928.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一支箭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