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中国,行走中国
认识中国,不仅要读书,也要行路。北京大学李零教授,多年来实地考察中国大地上重要的城址、战场、祭祀和思想史遗迹,在旅行日记和考察记的基础上,写作《我们的中国》。经由此书,中国自上古以来的人文和精神世界,有了一个大地上的维度。年,《我们的中国》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当年6月11日、6月18日在上海、北京两地举办首发演讲及座谈中,李零教授从以下四个方面,对“什么是中国”做了一次宏观、深入的梳理:
●“茫茫禹迹”,讲述中国大一统国家形成的历史进程。“禹迹”是古人对中国的最初表达,总论中国地理的全貌。●“周行天下”,跟随古代“三大旅行家”的足迹寻访古今变迁。第一位旅行家是孔子,第二是秦始皇,第三是汉武帝;孔子是宦游的代表,秦皇、汉武是巡狩的代表。●“大地文章”,既是山川考察记,也是家乡考古学。中国人最重视“老家”,寻根问祖也要有从纸上到地上的功夫●“思想地图”,特别提到思想的重要性,“大一统”是古代的世界概念,中国叫“天下”。中国是一个文明漩涡,既有辐辏,也有辐射,雪球越滚越大,形成了“大一统”。
什么是中国?
主讲人
李零
据李零教授两场演讲实录整理
中国古代看山水的时候,有一种“阴阳”的概念。我们看这张世界地图,注意一下中国在我们这个地球上的位置。大家都知道,在地球上的旧大陆(整个欧亚大陆)就是中国所处的位置。从非洲撒哈拉沙漠起向东有一条干旱带,都是非常干旱的地方,由于中国西部的高原,所以干旱带是这样分布的。我们是位于欧亚大陆的东部,按古代的说法,我们处于阳面,他们(中亚、中国西部和北部)处于阴面。▼
我把这样的格局叫做“阴阳割分晓”,这是杜甫当初登泰山的时写的诗,其实中国大陆也是有阴有阳。这里有一条红线从黑龙江的爱辉县一直到云南的腾冲,大家在中学学地理的时候,老师可能都讲过爱辉到腾冲的这条线。这是地学界的老前辈胡焕庸提出的,也叫“胡焕庸线”。可以看到这条线以西以北都很高,以东以南普遍很低。汉代的《淮南子》一书讲过“共工怒触不周山”,共工把撑天的柱子撞倒了,所以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水都朝东南流,成为这样一种地势,形成中国的三个台阶。中国古代兵法家一直讲“右背山林,前左水泽”,就是说西边和北边要高,东面和南边要低,从西北打东南是顺势,从东南打西北是逆势,往往逆势不能够获胜,这是兵法家讲的概念。▼
这条爱辉-腾冲线不仅是中国生态分布线,也是人口分布线,最初胡焕庸先生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yizhijiana.com/yzjgj/16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