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一支箭 > 一支箭炮制 > 正文 > 正文

南康文学年第25期总第期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9/11 8:51:57
北京中科医院亲身经历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5154120.html

点击上方蓝字“南康作家”欣赏更多精彩文章~

编者按

浮石大山脑是南康重点打造的生态旅游景区之一。5月31日,区作协党支部组织20多名会员前往景区开展以“践初心,弘文化,促振兴”为主题的采风活动,深入挖掘景区的古色文化、红色文化和绿色文化,创作了一批文学作品,本期推出浮石乡采风作品选(一),以飨读者。[浮石乡采风专版]

[散文]

古韵今风吐新枝(四章)——南康区浮石乡纪行赖华明红色大山脑   初夏时节,南康区作家协会20余人,赴浮石乡开展采风活动,这是一次跨越时空的心灵之旅。   浮石乡,作为距离南康城区仅10公里的城乡“结合部”,区位优势明显,可谓是南康城市的“后花园”,人们诗意栖居的地方。   大山脑,巍巍油山山脉中的一段,如一道天然的屏障,像一条巨龙一样横亘在浮石境内,如今,成了自然保护区,千百年来以山的情怀养育了这里的子民,也以山的博大与无私接续了中国革命的火种。   革命赋予了大山脑“红色”灵魂。年,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以陈毅为领导的南方三年游击战,在这一带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鲜红的热血流遍大山,染红了这片滚烫的土地,映红了半边天,终于迎来了革命曙光。   至今,这里还流传着当年关于红军,关于陈毅元帅开展游击战的种种佳话。   中国革命胜之不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饮水思源,不忘初心。今天,在和平的年代里,当年的硝烟已经远去,而今才换来了天空下的蔚蓝与宁静。此时此刻,我们是否还能够记起先辈们的浴血奋战的背影,是否听到历史中传来的激烈枪炮声。中国共产党人把生命交给了初心,初心承载着使命,使命承载着担当,担当变成了奉献。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一代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他们不惜抛头颅、洒热血、鞠躬尽瘁融入这一场场伟大的革命洪流之中。   革命志士的热血凝固成一座精神的丰碑,丰碑上镌刻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英雄的浮石,勤劳的人民,不朽的历史,丰沛的文化。而今,历史既然赋予了浮石红色,我们就要把它变得更红。红红的灯笼,红红的房子,红红的盛装,红红的日子……最后变成红色的浮石。   红色,它象征着喜庆与和谐,是中国人喜爱的色调。当红色情调盛开在大地上,就昭示着春天的来临,生命的怒放;当红色盖头披在女人身上,就昭示着一对新人幸福的开始;当红色染红了天空,人们便收起了奔跑的脚步,寻找人生的归途;当红色染红了每一个百姓的日子,中国,就挣脱了贫穷的羁绊,踏上了小康的征程。沉默的浮石山   章江,是我们的母亲河。而那每一滴流经浮石山的河水,都有一个名字叫“浮石河”。   这条河,在高州村辖区俏皮一拐,便有了一个缓冲地段,这个地方叫“油罗潭”。距离油罗潭大约米的地方,有座一不大不高的山,像一艘小船,停泊在这平原之中,便是人们常说的“浮石山”。   这座标志性的山,便是浮石称谓的来源。说是山,其实海拔只有多米,没有大山的巍峨与挺拔,更没有大山的博大与宏阔,有的只是满山遍野长着一些矮小的杂树和杂草。历史冲刷的几条沟壑已经长满了青藤野草,沟壑到底有多深,看不清楚。不是当地老表所指,真不敢相信一座具有地域性标志的名山竟然落寞到这种程度。   沉默是山的情怀,沉默更是一种境界,是每次爆发前力量的蓄积。浮石山必将在浮石新一轮的乡村振兴发展中重塑“山魂”,敞开胸怀,迎来生命“复活”的春天。苏访贤的传说   浮石,有许许多多美丽的传说。苏访贤的传说,就是这众多传说中最具感染力的一种。   公元年,苏东坡先生被贬广东惠州时,曾路过南康。他早就听闻浮石“贤女的故事”。   传说南康有一刘家女子,其父母先许某一人家,不想,未及嫁人,却被另一更有财势的人家强行使之接受聘礼,父母觉得对不起女儿,便时常以泪洗面,女儿是个刚烈孝顺人,思量过后,便对父母说,你让他们两家某日同时放花船来接吧,我决不会让父母为难。   即日,两家花船齐至,刘女放言:并拢靠在一起,我会作出选择的,我上了你们家的花船,就算了了这场婚事,你们不可以再为难我父母了。   随即,她一脚踏上一只船,叫他们开船,两家人满以为刘女会作出一家之抉择,不想,她巍然不动,随着两船开动、分开,她整个身子直接往深潭中坠去,一命呜呼。两家不欢而散。   ……   大家为了纪念这位贤女遂凑钱为她建了一祠,名字就叫贤女娘娘祠。   贤女的故事在当时广为传颂,路过南康的苏东坡,禁不住要亲身前往贤女埠里“访贤女”。一位让当时朝廷的大学士心生仰慕的女子,绝非一般女子。苏学士敬贤心切,便有了“苏访贤的故事”。   中国传统婚姻中素有“一女不嫁二夫”的价值取向,这虽然是封建的枷锁,但这贤女跳河一死,正是对“坚贞不渝”爱情的歌颂和捍卫。   这个故事对于今天,对于那些受西方爱情观影响的青年,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正面教材。进一步讲好“贤女埠”的故事,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观意义深远。历史的回声   任何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进化史,只是由于时代久远而渐渐被人们所忘却。   能够完整地记录保存历史的地方,这个地方必定兴旺发达,繁荣昌盛,比如中国老牌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和苏州、杭州等,一如中华民族能够经历余年而不衰,不正是奋斗与精神的淬炼?不正是文化血脉的传承与绵延?历史啊!你是中华民族通往未来的基石。   正是这些历史与文化的胎记,为这些城市贴上了品牌的标签;正是这些历史与文化的承载力,推动着一座座城市滚滚往前的车轮。   在中国,说发展,往往都离不开土地。中国第二次革命的核心,就是实行了“土地革命”,让农民有其田,让耕者有其田。正是这一利益导向,共产党团结了千千万万的劳苦民众,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了新中国。   70年后,在中国,要发展,同样离不开土地,做好土地这篇文章是时代产生裂变的内核。随着新型城镇化和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的特征正在被改变。浮石就是典型的在由传统发展模式向现代发展模式探索奋进中的一个缩影,它是中国个乡镇的一个代表。   让我们跟随记忆的闸门,往前回看30年,那时,浮石人民基本上过着比较穷苦的日子。同样是这块土地,同样是这里的人,改革开放后“土地承包制”的实行,带来了粮食的丰产丰收,老百姓终于过上了“吃得饱”的日子。   改革开放后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活着不仅仅追求有吃有穿,而且,更追求美好生活的境界。   农村城市化,城市农村化。这是中国21世纪发展的趋势。就是要进步缩小“二元”的差距,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在城市中能够享受到农村清新的空气,在农村中能享受到城市的文化。   鉴古通今,承前启后。如今,浮石人民在党委政府的领航下,背靠着大山脑这绿水青山,吸饮着这章江之河水,以土地为根基,以文化为养分,以新发展理念为航向,培根铸魂,扬优成势,奋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竞争优势,提升文化的魅力,以“南康后花园”的定位,立足历史,结合现实,着眼未来,擘画蓝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从绿水青山中获取自己的金山银山,认真做好“农村包围城市”这篇文章,在中国迈向“两个一百年”的征程中,以自己的文化与智慧,踩着历史的基石向上攀援,开拓出崭新的发展境界,推动新一轮的大跨越,开启新一轮的大发展。这新境界,是在新发展理念下,实现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大跨越,是从重视钱到重视人的跨越。这大发展,是文化和物质的互生,是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共振,是绽放在人们脸上的笑靥,是百姓心中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散文]

一村山水满园诗

温圣巍

  南康大山脑自然保护区,位于浮石乡境内,森林覆盖率高达95%,最高峰海拔近八百米。整个林区东西走向,类似条状布袋型,章江如练带蜿延而过。大山脑景区是一幅山清水秀、诗意盎然的原始江南山水版图,清悠、典雅、空渺,给人心旷神怡的诗韵美……

  大山脑绿之韵妩媚动人。大山脑群山环抱、山峦重叠、绿意葱胧、泻翠浮春、幽谷深邃、溪流清澈。山中有云豹、水鹿、穿山甲、南方红豆杉、伯乐树、福建柏、闽楠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50余种。这里的风景虽比不上名山大川,但有异曲同工之妙,山是一样的青翠可人,水是一样的沁人心扉。小瀑布、小峡谷随处可见,纤尘不染的空旷山野,如处女般安静典雅,置身原始森林的怀抱,享受天地之融洽,神清气爽,其乐融融;这里是一日游的好去处,是心灵栖息的驿站,每年省内外的男女老少都喜欢来这里避暑疗养、旅游观光、徒步登山、骑车健身和开展篝火晩会等活动。

  五年前的窝坑村,交通不便,产业不兴,是江西省“十三五”深度贫困村。年,聪明勤劳的窝坑人民乘扶贫政策的春风,在扶贫挂点单位——赣州市委组织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积极倡导绿色发展,把发展绿色旅游作为强村富民的“一号工程”,突出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和“旅游+”为主题的绿色田园文章,把旅游与古驿道保护、美丽乡村建设、生态农业休闲观光、水果蔬菜采摘、农家乐、户外运动结合起来,建立了一号驿站旅游基地;开辟了乡村e邮电商服务站,实行了“村游乐购到乐购村邮”一日乡村游体验服务;大力发展绿色环保产业和光伏发电,先后建立葡萄、蔬菜、石蛙蜜峰和茶叶四大种养殖业基地;窝坑村人人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人居环境大为改善,全村实行农村垃圾综合治理,建立了垃圾回收积分兑换日用品的“垃圾银行”。如今的窝坑村村容整洁、如诗如画,青山绿水与村民人居和谐共处、相得益彰。

  大山脑茶之韵清香四溢。站在大山脑山顶,俯视四周,山夹两盆的窝坑村,思古之情油然而生,浮石丰厚的文化底蕴和苏东坡先生饮茶论佛的虚怀若谷胸襟再次显现。远处山巅形如天壶,山涧泉流飞下,烟雾渺渺。山下茶场如梯次第开,数百亩茶园尽是满眼叠翠绣成堆,丛丛茶树吐新蕊,缕缕清香袭人来,婆娑起舞迎宾客。茶香似花香,茶香胜花香,此刻我仿佛闻到一股沁人心脾的绿茶清香。从来佳茗似佳人,那茶香犹如诗人苏东坡先生的咏茶诗赋,《舟次浮石》诗吟仿佛从远古逶迤而来。相传这首诗是东坡先生来浮石专程拜访归隐于此的一位高僧,高僧特地给他品尝了当地的一种极品好茶,名叫蕉溪茶。品茶论佛间,东坡先生大赞浮石窝坑蕉溪茶,即兴挥墨写下了千古名篇:

舟次浮石渺渺疏林集晚鸦,孤村烟火梵王家。幽人自种千头橘,远客来寻百结花。浮石已干霜后水,焦坑闲试雨前茶。只疑归梦西南去,翠竹江村绕白沙。   “浮石已干霜后水,焦坑闲试雨前茶。”九百多年前的咏茶诗篇就这样镌刻在这里,至今仍然被世人津津乐道。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窝坑人民解放思想,敢为人先,充分利用大山脑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人文环境,大力发展绿茶基地,打造淳朴流香的“诗茶文化”。年建立了“赣州大山脑蕉溪生态茶业有限公司”,年产茶叶1.5万斤,生产的“蕉溪剑绿”成为江西四大名茶之一,畅销全国。绿茶产业带动全村人就业,带动20户贫困户脱贫。据公司董事长施徳松介绍,现在公司还处在成长发展阶段,三年后,公司将发展成“公司+农户”的现代企业,扩展种茶规模,种植茶树预计亩,直接带动更多的村民致富。如今的窝坑村已成为赣南率先脱贫的一个典范,“诗茶文化”已成了农村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小茶树、大产业,是山上的希望,是绽放在窝坑青山绿水中的一朵奇葩。   大山脑红之韵代代传承。站在大山脑山顶,窝坑的红色峥嵘岁月历历在目。大山脑属于油山山脉,是南康、大余、信丰3县交界之地。至年,陈毅率领红军在赣粤边界开展了坚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他们克服了无数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用最劣等的武器与数倍于己的国民党军队浴血奋战。   看着大山脑莲花坞练兵场遗址和彻悟陈毅诗词,仿佛还能感受到当年战士们苦练杀敌本领、誓师出征的斗志昂扬情景。现在窝坑村“红色”教育代代相传,窝坑人民依托这一红色资源,建起了村道沿线的红色文化场景,塑造了陈毅元帅“红诗”《梅岭三章》艺术墙和红军骑马铜像,构筑了“红色”精神家园,窝坑村已成后人“红色”旅游的好去处。   大山脑山之韵返璞归真。无绿不成山,无水山不灵,有绿无水是青山,有绿有水是灵山。大山脑,山与水相依,更显楚楚动人;原始与古朴相融,更显返璞归真;山襟与深景相印,更显情怀。此刻我正站在大山脑山顶,纵览群山万物,捕捉其博大胸怀,仿佛感受到一种大气磅礴的诗意。那绿浪涌动、那绿茶飘香、那红歌回荡,那脱贫村民的笑脸……就像一首首优美的诗,久久难从忘怀。   闲暇时,你可去大山脑看看天广地阔的深景,去听听山谷旷远的回声,大山脑的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诗语,足以让你感受到人间最满意、最深情的东西。如果你要问:“山中何所有?”我只能告诉你,那仁山智水,只有身经心历,山与你相互等待,不要怕山旅的劳苦,否则你将一辈子矮在平原上,因为高度决定了层次,层次决定了视域,视域决定了心境。   来吧!去感受下“江西省3A乡村旅游景点”--—南康大山脑,去感受下一村山水满园诗的南康“后花园”。   让绿色“洗肺”,让古色“洗心”,让红色“洗脑”,让山上的阵阵林涛吹拂你浑身萎缩的经络,去接受大山的洗礼,接受生命与自然的洗礼。[现代诗]大山脑之恋刘昭远九曲章水,缓缓流过浮石沉静着一路的绿荫。初夏清凉舟车轻快,扎进远山的朦胧循着苏子古道,你轻盈的步调我甘心随你陷入窝坑,陷入蕉溪,陷入大山脑陷入那奔涌而出的千种青翠陷入爱让流淌在桃林深处的梦让飘荡在竹尾的风让新结在稻穗的香让独立在蓬屋的草让青山的青让白鹭的白收留我们伤痕累累的心不用太久,即使只有相视的一刻当你乘着白云离开大山依旧默然怀抱着我的身影所有的水都想到东边去黄平子大江东去大河东去章水东去蕉溪东去所有的水都想到东边去所有的水都想去看海没有了东南风那些娇生惯养的雨再也不愿意爬过岭北来了蕉溪越流越焦急再这样流下去骨头都要流出来了我不但到过东边还到过南边我不但看过大海还吃过荔枝荔枝很甜海水很苦[旧体诗词]访浮石(新韵)张秋生幽深贤女埠,橘柚引蜂来。嫩绿盈山野,斟茶把古怀。水调歌头?游浮石岭张东桥晴翠添山色,夏入武陵源。岭前桃李无数,傍水尽回阑。我欲沿溪探路,误入园田深处,侧耳若琴弹。绕郭苍烟外,一鹤过前川。寻古道,坐巨石,望盘滩。涨痕仍在,炉眼空对碧螺湾。为问诗人远客,异日寻踪返棹,何处系归船?独啸挥云去,白日逐人还。

浮石岭:位于南康区西南之浮石乡,因“章江畔有一石山,状如覆钟,水环其外,犹如浮石”而得名。

“涨痕”句:浮石岭曾有水涨石浮、不被冲毁之异象。当河水上涨时,诸多人士登山刻石留证,故山上留痕甚多。

“炉眼”句:据传,乾隆游江南时,慕名登临此山,并有真龙宝地之叹。同行一和尚会意,遂命人在田螺湾浮石岭下设一炼铁洪炉以制之。炉成,烈火通天,数日后,螺吐白沫,沫液泛章江而下,从此,浮石岭不浮。

“为问诗人”句:宋代诗人苏东坡被贬南下,行船章江,经登浮石岭,作有七律《舟次浮石》。

主办:南康区浮石乡党委

   南康区浮石乡人民政府

   南康区作家协会党支部

END

本期责编:李 裕   摄 影:廖洪广 许朝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yizhijiana.com/yzjpz/129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一支箭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