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来野山参的包装都非常讲究。
至今,野山参经营者还延用古人的包装方式。
我们在东北人参产区的集市上可以看到,
形体俊美的人参都置于新鲜的青苔之上或用青苔包裹运输出售。
这就是沿用古人的方法。
唐代·皮日休
《友人以人参见惠因以诗谢之》诗曰:
神草延年出道家,
是谁披露记三丫。
开时的定涵雲液,
斸後还应带石花。
名士寄来消酒渴,
野人煎处掇泉华。
从今汤剂如相续,
不用金山焙上茶。
这是皮日休的朋友赠给他野山参时的包装描述,
诗中的“石花”就是青苔类。
估计当年送皮日休的野山参产于山西上党。
《草木便方》记载:
石花,别名乳化、地衣。
生树干上或岩石表面的腐殖质上。
其实在东北,用青苔包装野山参也早有记录。
来看看笔者查阅到的史料。
据《奉天通志》记载:“采得者以松椴皮和土裹之。”
据《鸡林旧闻录》记载:“挖出之参,杂以青苔。裹以松树皮,俗呼曰棒椎甬子背负下山制售。”
关东从古至今的采参人都明白这个道理,
用新鲜的苔藓包裹野山参才会让人参保鲜,
并不会伤害到野山参珍贵的根须。
在深山密林里,
采到野山参就地取材,
青苔裹之,树皮包之就便于保存和携带。
现在,我们在参茸店里看到的干品野山参,
都用绒线固定在红绒布板上,这也是沿用古人的方法。
据宋代寇宗奭《本草衍义》记载:
上党者,根颇纤长,
根下垂,有及一尺馀者,
或十歧者,其价与银等,稍为难得。
土人得一窠,则置板上,
以新彩绒饰之。
对于百草之王的珍宠呵护,
从古人的包装上就可见得,
能有此考究的,古今传承的也只有野山参吧?
我们以前还会在参茸店里见到过
用白线将人参侧根和参须缠绕的生晒人参商品,
现在这种方法不多了,
但这种方法有出处。
李珣《南海药谱》曰:
新罗国所贡者,有手足,
状如人形,长尺馀,
以杉木夹定,红丝缠饰之。
《五杂俎》曰:人薓出辽东上党者最佳,
头面手足皆具。
清河次之,高丽、新罗又次之。
今生者不可得见,其入中国者,
皆绳缚蒸而夹之,故上有夹痕及麻线痕。
中国人参文化,源远流长。
先人们智慧,博大精深!
推荐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yizhijiana.com/yzjpz/13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