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的大写意花鸟画一直没有多少变革,追随者还是讲述“明朝的那点事儿”----“青藤白阳”的变法。和工笔追“宋画”一样,写意花鸟在技法上没有多少人敢突破,只是在清初和清末民国期间有少许变化,“冷逸”的朱耷,吴昌硕的“金石入画”,齐白石的“玩趣稚拙”和潘天寿的“现代小清新”,都是在布局构图和心境意趣上的继承和发扬。
回到明代,那是花鸟画的重要时期,摆脱明朝初期追“宋画”之后,中叶随着吴门画派的鼎盛,沈周、文征明和唐寅是文人派花鸟的开创者和奠基者,初步铺垫了写意花鸟的基础。他们独用水墨技法描绘花鸟鱼虫,用笔简洁,意境深远,在画法上洗练,题材宽广。这些都对后来明末的陈淳和徐渭有很大启迪。之后的文征明的徒弟陈淳和徐渭一起将写意花鸟画发展到新的高峰,史称“白阳青藤”之变。
陈淳,字复道,号白阳山人。代表作有《墨花图》、《牡丹图》。技法上师沈周和文征明,旁师唐伯虎,其写意花鸟造型准确精致,剪裁严谨,题材多取自苏州园林中的常见花木,意境安适宁静,笔墨自由如意,一种清新淡泊的文人雅致。他的画法已抛开宋元的精细的工笔画风,放逸但又不失规矩,墨法追求灵动但不狂傲奔放。师承严谨文人一派,所以未成“不似之似”之形。画中情感上的表达追求逸味野趣,但是还做不到狂放昂扬。水墨在生宣上的表现还未达到如火纯清的地步,还显拘谨。这是白阳的过度期,是以后的狂放的青藤时期的前奏。
徐渭字文长,号青藤道人,是开创大写意花鸟的一代宗师,他有着坎坷的人生经历,曾经杀妻坐牢10余年,精神受过严重打击,也曾自刨头颅以泄愤,是中国的“梵高”。由于他对世间的不公有切肤之痛,形成自己的宽傲不羁的性格,他的修养广泛,在诗书画和戏曲上的造诣极深,他的名作《四声猿》是是中国戏曲的重要著作,不愧为中国戏曲大家。而在绘画上更是无人能及。狂草般的笔法纵情挥洒,他笔下的花鸟都有着强烈的主观情感,愤世嫉俗,有着激荡的情怀,表现出震撼人心的感染力。在画面上物象抛开了形的束缚,直抒气韵,在“不似”之间隐约可见的是他赋予物象的精神之“似”。绘画是他的一个载体,画尽心中一切的悲愤,磅礴奇绝的气势热情豪放的格调把我们带到了他的内心情感的世界,笔力墨境如此出彩,把花鸟画带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那就是文人花鸟画的顶峰。
之后的四僧八怪海派等大家无一不顶礼膜拜“青藤白阳”,他们对中国花鸟画和中国美术史都画上了浓重而精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