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马瑶族自治县,被誉为“世界长寿之乡·中国人瑞圣地”,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巴马聚居着瑶、壮、汉等12个民族,共同创造了巴马的历史和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情。“有瑶无处不有鼓,有鼓无处不有舞”流传广泛,壮族的歌、瑶族的舞,以及特有的铜鼓文化、“补粮添寿”古老仪式,堪称巴马民族风情之绝。
巴马瑶族自治县成立于年2月6日,巴马县辖1个镇(巴马镇)、9个乡(燕洞乡、甲篆乡、那社乡、所略乡、西山乡、东山乡、凤凰乡、百林乡、那桃乡)。
“番瑶祝著节”之时,瑶族同胞身着盛装,笑酒欢歌,铜鼓舞起,韵味浓烈。壮族“三月三”歌节,青年男女赶歌圩走歌场,以歌会友以歌传情,场面蔚为壮观。
来到巴马,你必能看到蓝靛瑶抛绣球,番瑶射弩、打陀螺等古老而纯粹的风俗,体验到一次别有韵味、别开生面的民族风情之旅。
巴马县有“天下第一洞”百魔洞、世界级自然岩溶景观长寿水晶宫和“水上芦笛岩”百鸟岩为代表的国家AAAA级景区和天坑石林群,有绚丽多彩的盘阳河和赐福湖美景,有如诗如画的龙洪田园风光,有弄友八卦图、那社长命河等众多引人入胜的景点。
巴马享有“长寿圣地·养生天堂”的美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长寿现象源远流长,不断演绎生命奇迹,是全球公认、世界瞩目的长寿之乡,也是世界唯一长寿人口持续增长的地区。年11月,国际自然医学会正式确认巴马为世界第五个长寿之乡。
巴马非遗名录
巴马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卜伙的故事
瑶族祝著节
壮族补粮习俗
壮族补粮习俗
在巴马壮族民间,还有一种“补粮”的习俗,即子孙们为了上了年纪的直系老人补充粮食,有一年一次,有三年一次,祈愿老人长寿,这也是巴马独特长寿文化之一。
这个习俗认为,老年人到了一定年龄,他们的“食粮”(意即寿限)就要“断绝”,有必要由他们的子女和孙女,尤其是出嫁女儿、女婿或其他近亲来“补粮”。这样,老人的“食粮”就不会断绝,便能延年益寿,长命百岁。
“补粮”当天,已出嫁的女儿(或孙女),不论多少要将夫家生产的粮食带上一袋,或煮上最好的饭菜带回娘家,交给老人,由老人把粮食倒入自家的米缸,老人接上饭菜,自个儿吃用。这些寿粮必须在下次再补之时吃完,他人绝对不得吃老人的寿粮,这样这位老人就能身体健康,延年益寿,长命百岁。
巴马民族节日
来巴马参加民族特色的壮族“三月三”歌节、布努瑶“祝著节”、“盘王节”等民风民俗节目;抽一袋相思烟,抛一个蓝靛瑶抛绣球,打一场土瑶陀螺;欣赏“梦·巴马”大型山水实景演出、仁寿山庄“惟仁者寿”为主题的文艺演出、梁艺薰旅行社“醉品巴马”文艺演出等。
“壮族三月三”
年以“巴马七里香·歌飘木棉情”为主题的百林乡那莫村扶贫山歌会暨百林乡第二届文化艺术节在同贺屯隆重开幕。上万名当地群众和游客以山歌会的形式,并通过内容丰富的各种活动,共享该村扶贫成果,喜庆“壮族三月三”传统佳节。与会嘉宾先应邀参观贫困户闭克川、闭耀强的香猪养殖场,参加巴马古法红糖厂(展示馆)奠基仪式,行走同贺屯木棉小道,然后再参加“木棉天下精准扶贫志愿服务队”授旗、狮子山(那莫)山歌传习所揭牌等仪式。
在随后举行的开幕式上,山歌竞唱、彩蛋碰撞赛、码王争霸赛等地方民俗特色活动精彩纷呈。大家不仅能现场观看巴马香猪烤制“秘笈”,免费品尝香猪肉、五色糯米饭、红糖糯米炒饭等美味佳肴,还有机会赢取香猪、山羊、土鸡等丰厚奖品。开幕式后,扶贫故事会、山歌演唱会、壮家美食评比等活动继续热闹开展。
百林乡位于巴马南大门,距离县城约50公里。那莫是该乡3个比较“出名”的贫困村之一。那莫村是壮族山歌发祥地之一,每年‘三月三’,这里的群众都有以歌来传情会友的传统习俗。
碰彩蛋
三月三这天,碰红蛋是小孩子们的乐趣,家里把蛋煮熟以后,染成红色的蛋,可以用鸡蛋,鸭蛋,鹅蛋等。小孩子拿了蛋就去找邻居家的小孩对碰起来。
对碰就是双方小孩拿自己的家里煮好的蛋,碰的时候,拿鸡蛋最尖的那头互碰一下,看谁的鸡蛋最先裂开,谁的先裂开就算是输了,输的人会把蛋全部打碎后打开就吃了。赢的那个人鸡蛋还没有裂,就会继续跟下一个小孩继续对碰起来。
鸡蛋是最脆弱的,如果碰到对方是鸭蛋,鸡蛋肯定会先裂。要是哪个小孩手里拿的是鸭蛋,那一天肯定要赢好多人。不过要是遇到鹅蛋,鸭蛋也是不堪一击。小孩子们这一天就是在碰鸡蛋,吃鸡蛋中高高兴兴的过的。
布努瑶祝著节
在巴马瑶族自治县东山乡弄山村,有一座山叫做番岭山是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古歌场。每年农历五月廿九,布努瑶的祝著节,人们身穿民族盛装从四面八方赶来,在山上敲锣打鼓对唱山歌,以独特的方式来祭拜先祖。
瑶族“祝著节”,又称瑶年,以每年农历五月廿九日为正日,欢庆三天,是广西桂西北红水河流域一带瑶族支系布努瑶的传统节日,主要流传于河池市的巴马、都安、大化、东兰、凤山等布努瑶聚居地,其中巴马东山乡的瑶族“祝著节”民俗文化浓郁,保存完好。
年7月1日,我们迎来了建党98周年的喜庆日子,也是农历五月廿九,俗称“瑶年”,巴马瑶族自治县年布努瑶“祝著节”庆祝活动就选择在布努瑶“祝著节”文化发祥地东山乡弄山村举行,瑶族群众身着盛装,载歌载舞,共同庆祝祝著节。
年中国布努瑶"祝著节"巴优主会场活动安排
时间:年6月22日上午9点-12点
地点:东山乡弄谟村巴优屯
活动内容:
(1)迎宾时间:年6月22日上午9:00—10:00;地点:东山乡弄谟村巴优屯寨门入口处;参加人员:东山乡铜鼓队、演员和群众人,来宾。
(2)“祝著节”民族风情表演时间:年6月22日上午10:00—12:00;地点:东山乡弄谟村巴优屯舞台;流程:一是自治县领导致辞;二是“祝著节”民族风情表演。
(3)瑶族原生态山歌对唱表演时间:年6月22日12:00—15:00;地点:东山乡弄谟村巴优屯民族舞台;参加人员:土瑶、番瑶、安定瑶、蓝靛瑶各1个代表队,每个代表队5人。
(4)民族射弩体验、打陀螺表演活动时间:年6月22日11:00—15:00;地点:射弩(东山乡弄谟村巴优屯香兰林)、打陀螺(东山乡弄谟村巴优屯篮球场);内容:射弩体验、打陀螺表演。
巴根、弄山分会场活动安排
巴根分会场
时间:年6月23日全天。地点:东山乡卡桥村巴根屯。活动内容:射弩、斗鸟、斗鸡蛋、山歌、细话、打陀螺等。
弄山分会场
时间:年6月23日全天。地点:东山乡弄山村弄山屯、番岭山。活动内容:布努瑶民间习俗祭拜密洛陀、陀番歌、铜鼓舞、撒旺读芬山歌对唱、斗鸟、射弩、转陀螺等。
七夕祭水节
七夕祭水节是百年来巴马人民一直传承的民俗传统,兴盛于上世纪50年代,为巴马具有悠久历史深远影响的民俗传统节日。年8月28日长绿山七夕取水节在巴马举办。
几百年来,神仙泉水因神奇的养生作用,周围居住的百姓一直延续着长绿山七夕祭水节,百姓中传说,常饮长绿山神仙泉的七夕水,不但能使“痼疾皆除”,而且“饮之养生令人多寿”。
为继续传承巴马特有的七夕祭水民俗,巴马丽琅从年起恢复了长绿山祭水传统,与河池市、巴马县共同将节庆作为巴马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
第六届巴马国际长寿文化旅游节
第六届巴马国际长寿文化旅游节于年12月1日至15日举行,内容包括巴马瑶族自治县盘王节系列群众文化活动、第四届巴马瑶族自治县乡村旅游文艺汇演、第二届“寿乡杯”国际旅游区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大奖赛、第二届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原创歌曲展演晚会、巴马长寿养生美食节、巴马水博览会等。
集中推介巴马长寿养生环境和健康养生旅游产品,彰显长寿文化内涵,进一步提升巴马长寿养生旅游在海内外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核心区、大健康产业龙头基地和深圳巴马大健康合作特别实验区建设。
广西中医药健康旅游资源丰富独特,具有“品位高、特色浓、牌子响”等特点。一是有世界长寿之乡—巴马以及凤山、永福、阳朔等25个中国长寿之乡,数量占全国三分之一,集群度全国第一,有独特的长寿文化、水源水质、阳光空气、土壤地磁、饮食习俗、生态环境等等,健康养生旅游资源举世闻名。
广西中医药资源规模位列全国前茅,广西共建立有各类自然保护区77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2个。全区已知维管束植物有种,陆栖野生脊椎动物有种,其中,中草药物种种,植物药种、动物药种、矿物药50种,中草药物种数量排全国第二位。
巴马中脉国际养生都会、巴马百魔洞国际养生会所、广西药用植物园和桂系药膳菜系挖掘培育基地等众多健康养生旅游项目快速推进,为加快相关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条件。
特产和美食
巴马物产资源丰富,名优特产有:香猪、野山茶油、火麻油、珍珠黄玉米、火麻仁等五谷杂粮,油鱼、银鱼、黑山羊等等。其中最美味、最具代表性的美食就是巴马香猪啦。
年,巴马香猪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巴马是“中国香猪之乡”,巴马香猪是非常名贵的广西巴马特产美食,其皮薄肉细,胴体瘦肉多,肌肉鲜红,肌纤维细嫩,脂肪洁白,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巴马香猪来源于土猪,传说它系野猪驯化而成,群众称之为"冬瓜猪"、"芭蕉猪"或"两头乌",该猪以野外放养为主,以菜、叶、根、果为主食,喝山泉水,日升而出,日落而归,群体自由觅食成长。
巴马香猪是世界上体型最小的猪种,人们通过对巴马香猪小型基因的提取,已将香猪培育成为娱乐性的家庭宠物,一些城市的宠物店上都可以发现其踪影。
巴马油鱼
巴马油鱼,产于巴马的盘阳河,是广西特产。其肉质鲜美,食用价值极高,而且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被誉为“水下人参”。油鱼,顾名思义,入锅不放油,文火煎到一定时候,自行出油,也不粘锅,若看了煎巴马油鱼的过程,就会明白当地人为何要叫它油鱼。
白切鸭
这道菜是巴马逢年过节家家户户必做的美味,话说这白切鸭关键在于鸭酱,要用新鲜的鸭血制作,所以巴马人会亲自宰杀活鸭,取其鲜血进行初步处理,鸭酱酸酸咸咸的感觉非常开胃,所以搭配白切鸭食用是再好吃不过了。
油包肝
用猪肝、猪网油、香葱等做主料。首先把猪肝切小块,用猪网油包住猪肝,再用香葱捆绑住,放入烧热的油锅中用小火慢慢煎熟,然后捞出待用;接着把蒜蓉、番茄放入锅中炒熟,再把油包肝放进去煮5分钟,入味后即可出锅,这道香气扑鼻的油包肝就做好了。油包肝色泽明亮、鲜黄,吃起来爽口嫩滑,味道鲜美,稍肥而不腻!
五色糯米饭
因糯米饭呈黑、红、黄、紫、白5种颜色而得名,是清明节和农历“三月三”歌节时期,壮家用来招待客人祭祀祖先的传统食品。食用时用包菜叶将五色糯米饭连同猪肉、香肠、油豆腐等菜包起来。滋味清香,美味十足。
血肠
血肠在巴马一般被称为龙bong,是巴马的传统小吃,每到过年,巴马人都要杀猪庆祝,宰猪时用大盆装些盐水接血,然后在开水内稍煮凝结成血块,再将血块捣碎拌上剁碎的猪油和葱末、盐、姜粉、胡椒粉等调料后灌肠,扎紧捆实,放入大锅中煮熟即成。切片趁热食用,味道浓香,油而不腻。
火麻长寿汤
火麻长寿汤的制作方法很简单,火麻籽加水打糊,滤过渣加入青菜就完事。这道菜是巴马人最常吃的养生汤菜,被当地称为“长寿汤”,常喝祛病益寿。
巴马黑山羊
巴马人以黑山羊招待宾客作为最高礼遇。最常的吃法白切羊肉、粉蒸羊肉、扣羊肉、干锅山羊肉等,而且羊肉一定得大口大口嚼着吃。而且特别介绍,煮巴马黑山羊一定要喊店家用火麻油,两者味道相加,清香无比。
巴马力推甲篆镇创建全区特色旅游名镇和达勒屯创建全区特色旅游名村建设,实施巴盘、达西、敢烟、巴优等村屯风貌改造,努力打造盘阳河流域旅游新村示范带。积极发展“住农家屋、吃农家菜、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乡村生态旅游,涌现出坡纳屯、敢烟屯、儒礼桃花源等一批体现“区域特色、民族特点、记住乡愁、看见山水”的乡村生态旅游点。
广西“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名村名屯”
巴马县那桃乡平林村敢烟屯
巴马县甲篆镇平安村
巴马县甲篆镇百马村
凤山县乔音乡久隆村巴腊屯、
凤山县三门海镇坡心村
乐业县同乐镇央林村火卖屯
凌云县伶站乡浩坤村三合屯
天峨县六排镇云榜村
东兰县武篆镇江平村
都安县东庙乡东庙村巴丁屯
平安村巴盘屯
巴马长寿村即甲篆乡平安村巴盘屯,是桂北山区中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这里自古就多有长寿的老人,是著名的"世界长寿之乡"。长寿村背倚青山,盘阳河绕村而过,走过一座石拱桥一条小路便可进屯,风景十分优美,据说当地的空气和水有延年益寿功效。
巴盘屯因其全屯多位黄姓壮族原住民中,有6位百岁老人,是国际上评定“世界长寿之乡”标准的一百多倍而享誉国内外。所以理所当然成了广西巴马长寿乡的典型代表,以致于巴盘屯逐渐地被“巴马长寿村”这个新地标所取代!
长寿村位于盘阳河的一处谷地,盘阳河的流向在巴马境内基本是由北向南的,但流经长寿村时突然来了一个大转弯,开始由西向东流淌,穿过整个村庄后又神奇地折回了原来的流向。
这就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地理环境,北岸的村庄建筑全都是坐北朝南、背依大山,南岸又被河水冲刷出一片小平原,可以种植耕作。勤劳的长寿村人,就把这片土地开发,种上了蔬菜,瓜果,给长寿村的风景增添了一片绿意与花香。
祝著节文化第一村----弄山屯
广西红水河都阳山脉腹地,有一个叫做弄山的行政村,有弄山、弄都、弄软、弄屯、马金、弄兰、牛洞、南岭、岩优以及弄王等自然村,与大化瑶族自治县的北景镇、东兰县的三石镇交界,隶属巴马瑶族自治县东山乡辖,是一个纯布努瑶聚居的地方。
新建的弄山寨门,背倚着巍巍的番岭山,轩然而稳健。著名书法家刘德宏先生题写的“弄山”牌匾高悬门上,透射出久远的风骨。
寨门两边的柱子上,挂着一副“番岭坡弄山吉地传承布努千秋文化,红水河瑶寨祥云运载祝著万代遗风”对联,字句凝练,内涵丰富。赋予了传奇色彩的弄山瑶寨,一时之间成为了世人聚焦的光点。瑶族的盛大节日祝著节终于插上了飞翔的翅膀,飞越高山,飘向了广阔的天地。
坡纳村
甲篆乡坡纳村前经过的是省道,由东向西,向东去巴马县城,西去坡月村及百魔洞,再向西北就去了凤山县。坡纳和坡月同是巴马的旅游示范度假村。
坡纳旅游度假村,座南朝北而建,共三排,第一排、第二排都是三层楼,第三排也就是贴着山边的是四层楼。一排排建的非常整齐,向西还有在建中的。门前是一排长长的木制长廊,内有桌椅,供养生休闲。
村的对面过马路就是盘阳河,河的对面是庄稼地,再对面山脚下是坡独村、善屯等依山而建。当地政府年投资三千多万元在坡纳村对面修建盘阳河景区,不收费。景区有环盘阳河步道,沿步道行几十米一段就有石椅,三、四百米有木制亭子,供休闲散步人休息。步道走下来一圈近一万步,只是在步道西北侧,因河水离省道太近,有米没办法修步道,环步道行到此,要在公路边行走米。
坡月
坡月村是由周边馒头山环绕的一个小盆地,盘阳河从村中穿过。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选择住在坡月,原因有好多种。
坡月的配套设施相对比较完善,出行购物都比较方便。坡月有银行,有邮局,有超市,有药店,有酒店,有饭馆,有菜场。总之,一应生活用品,或者遇上一些小问题,在坡月都能解决,所以,很多人选择了留在坡月。
坡月农贸市场完整性,是长寿村,百魔屯,平安村,这几个候鸟人聚居地都不可比拟的。长寿村虽有小的菜场,但是,品种不多,可选性太少。而百魔屯的菜场,相对来说,比长寿村要大一点,可比坡月还小太多。
一到赶集的日子,住在长寿村,平安村,百魔屯的人,都很自然的到坡月来赶集。沿着省道,一大早,就能看到络绎不绝的候鸟人去赶集。或三五成群,或夫妻夫妻成双,或独自一人,拖着拉车,挎着布袋,去采买。这绝对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也有好多人住在坡月,是因为坡月有一个足拉屯广场。足拉是坡月村下面一个自然屯。候鸟人都注重养生,自然也就必然注重运动。每天晚上六点多,足拉屯广场就开始迎来它一天中最繁盛的时间。在广场活动的人很多,有广场舞队,水兵舞队,还有佳木斯僵尸舞队等好多的健身舞队。其中,尤以广场舞队的队伍最为壮大,其人员几乎占了大半个足拉屯广场。
百魔屯
百魔屯是坡月村辖制下的一个自然屯,在百魔洞景区的旁边。原本沿盘阳河傍水而建,不知名的小山村,由于候鸟人的大量涌入,变成了一个比坡月街上还繁华的村屯。
走进百魔屯,放眼望去,全是一幢幢高楼,让人会有一种误入小都市的错觉。但是,走在沿河的步道上又能感受到大自然的亲和。与坡月村不同是,这里民房出租很少,几乎全是酒店和酒店式公寓。
虽然价格高,这里的住户却不少。一到旺季,这里的酒店几乎家家爆满。除了来度假的,在这里长住的,很多是重症患者。他们选择在百魔屯居住,首先是因为,这里靠近百魔洞,洞里的负氧离子比较高,又是整个巴马地区地磁最为突显的地域。
百魔洞景区同时为这里的常住户,提供了价格更优惠的月票,进洞吸氧和享受地磁疗养很是方便。当然,也有很多人每天早上或者傍晚,都会聚集在洞口的开放式小广场上跳舞或者健身,顺便吸氧。
巴马县东山乡巴根屯
瑶寨巴根村不大,就那么六十几户人家,来到巴根的游人,远远就能望见一座独特的圆形风雨亭。它是巴根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寨老们的迎宾楼。将亭子建成圆型,和布努瑶对太阳的信仰有关。
在传说中,太阳是老祖母的化身,照耀大地,让粮食丰产。瑶家的房子大多依山而筑,也是相信太阳会从山顶升起。眼前这座大亭子,虽久经风雨,却世世代代庇护着一方子孙。
“瑶王”,蓝有坤继承了“第六代”的祖传文物“铜鼓”,并且自身也在不断的学习中继承了瑶族的传统文化和生活习俗。他不仅展示了“铜鼓”的击打方式,也表演了一小段乐曲。
“铜鼓”的内侧用大字写着“温家宝敲的锣二0一0年二月十三日”。大家对这间宝物显得非常惊奇并且跃跃欲试,在“瑶王”教我们击鼓过后纷纷上前击打铜鼓。
大瑶王儿子蓝福荣小瑶王说,他们这里有一支铜鼓演出队,在巴马每天都有演出。大瑶王家墙壁上的照片。温总理在年曾到过这里,也到过他的家。
巴马县东山乡巴根屯村的青年歌手罗松是远近小有名气的瑶族青年歌手,他经常被邀请到一些大型晚会和歌厅演唱。
那桃乡达西屯
达西屯人,人均耕地仅0.53亩,为了改变面貌,联系引进客商投资,全屯男女老少投工投劳,建成了住宿区、餐饮区、会议厅、室内球馆、露天游泳池等休闲娱乐设施,吸引了越来越多游客。从达西屯村头望去,一片绿树掩映着一栋栋统一建筑风格的3层小楼。走进村里,水泥路通到各户门前。
儒礼桃花源位于那桃乡平林村西北角达西屯,建成后的儒礼桃花源新村,是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养生健体于一体的养生度假胜地。
龙洪村
龙洪自然风景区位于巴马县的龙洪村,这里有一道龙洪溪,发源于坡丰屯东面的百漠洞,溪流绕过坡丰屯西边,折流向南,环抱村庄。
龙洪村三面青峰罗列,古榕、修竹垂岸吻波,水光滟潋,树影婆娑,渔舟出没于其下,鸟喧歌嘹于原野,好似山水绘就的"世外桃源"。
乐业县同乐镇央林村火卖屯
距离乐业县城8公里的火卖生态文化村,淳朴的民风,木式的古建筑,都独具特色。火卖村旁边的观音山,连绵的云雾萦绕山脉,宛如仙境,是观日出云海的好地方,到了火卖村,一定要登上此山去看日出日落。
最简单的食材,最原汁原味的野味,就是火卖村的美食特色。来到火卖村有的不止是鲜香四溢的柴火鸡,你还可以品尝到高山特色美食簸箕宴,体味纯正的农家风味。
凌云浩坤村三合屯
浩坤村三合屯位于国家湿地公园凌云浩坤湖景区核心区域的半岛村落,经过两年来的改造,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现已成为环浩坤湖生态旅游的重点体验区。
三合屯周边的浩坤湖,自然风光优美。湖面宽阔,水质清澈。湖内岛屿交错,水天一色,两岸山奇崖秀,令人陶醉。
当地民风淳朴,民族风情独特,浓郁的人文气息都让人身心愉悦。如今三合屯成为集吃、住、玩、游和壮族风情展示为一体的高品位乡村生态旅游精品,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
射弩之乡——东山乡
早在宋朝,东山乡一带的瑶族群众就用弩狩猎、防盗,因而有操弓搭弩之说。那里的群众家家户户都制有弩,男女老少都善射,后来射弩逐渐成为瑶族的一项体育活动,每年春节、祝著节和其他喜庆活动,都要举行射弩比赛。
弩由弩身、弦板、弦和箭组成。弩身用一根长约80厘米的木头刨成方形,一端凿横孔,套弦板;另一端凿竖孔,安装板机,正上方从板机孔处刻一小糟,为放箭处。弦板用有弹性的木头或竹子刨成椭圆形,两头绑牛筋(或麻绳)做弦。箭用老竹子刨成圆形,比筷子略小,长约50厘米,一头削尖,一头从中破一小口夹三角形的竹片做箭翎。使用时,把弦拉到板机孔上,然后一手托弩,一手把箭放到箭糟内,瞄准目标再扣动板机,箭即飞出。弩有大中小三种,大弩射程可达五六十米。
巴马形成以龙洪、赐福湖、盘阳河沿线为中心阵地的休闲养生度假中心,东有东山瑶族风情游,西有燕洞、所略乡村游和天坑石林探险游,南有敢烟长寿文化之旅,北有那社长寿风情观光和西山红色旅游的特色旅游网络格局。
巴马先后荣获中国长寿之乡、中国书法之乡、中国王牌旅游目的地、中国王牌旅游景区、十佳中国最美的小城、最适宜人居住的十个小城、全国平安畅通县等9个国家级荣誉,广西优秀旅游县、广西文化先进县、广西双拥模范县、广西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县、广西科学发展进步县、广西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县等自治区级荣誉。年1月16日,巴马获得“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广西十佳休闲旅游目的地”荣誉称号。
巴马的长寿现象,巴马享有“长寿圣地·养生天堂”的美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长寿现象源远流长,不断演绎生命奇迹,是全球公认、世界瞩目的长寿之乡,也是世界唯一长寿人口持续增长的地区。年11月在东京召开的国际自然医学会第13次讨论会上向世界宣布:中国巴马瑶族自治县成为继前苏联的高加索、巴基斯坦的罕萨、厄瓜多尔的比尔卡班巴和中国新疆和田的阿克苏地区之后的第五个世界长寿之乡。
巴马长寿博物馆
巴马长寿博物馆位于巴马县城东体育广场旁,巴马长寿博物馆主要通过图片、声像资料、专家讲授等方式,向游客介绍巴马长寿现象的历史渊源和延寿民俗,展现巴马寿星风采和巴马特色长寿食品,为游客提供了解巴马长寿现象探寻长寿奥秘、博览长寿文化、体验长寿氛围的平台。
巴马旅游
巴马独特的民族风情,古风古俗古味留香,“有瑶无处不有鼓,有鼓无处不有舞”流传广泛,壮族的歌、瑶族的舞,以及特有的铜鼓文化、“补粮添寿”古老仪式,堪称巴马民族风情之绝。“番瑶祝著节”之时,瑶族同胞身着盛装,笑酒欢歌,铜鼓舞起,韵味浓烈。壮族搭台“三月三”歌节,青年男女赶歌圩走歌场,以歌会友以歌传情,场面蔚为壮观。来到巴马,你必能看到蓝靛瑶抛绣球,番瑶射弩、打陀螺等古老而纯粹的风俗,体验到一次别有韵味、别开生面的民族风情之旅。
巴马是革命老区,是百色起义策源地之一,右江革命根据地腹地,邓小平、张云逸和韦拔群等老一辈革命家曾经在这里战斗和生活,特别是邓小平同志曾“三进三出巴马”。在百色起义中,有0多名巴马人民为了革命壮烈牺牲。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巴马人民不屈不挠,前仆后继,矢志不移,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巴马境内现有“燕洞会议”“红军二十一师部”“韦拔群同志牺牲地”等许多革命旧址,催生了新的红色旅游热潮。
巴马命河
巴马命河在巴马母亲河盘阳河源头之一的那社乡,命河在那社乡田垌里左拐右弯,从高处俯视,酷似一个巨型草书体"命"字镶嵌在广袤的田野中间,飘逸脱俗,让人称奇。命河孕育了许许多多的长命寿星。沿岸百岁以上的老寿星多达八十多人,占巴马寿乡百岁老人比例的三分之二以上,八、九十岁的长者,更是浩若繁星。
神奇独特的"命河",是寿星南极仙翁恩赐寿乡巴马的印鉴,保佑着一代又一代的巴马人健康、长寿。"命河"是天昭巴马长寿的标志,是巴马长寿生命之源!巴马命河位于巴马瑶族自治县那社乡境内,距大自然艺术之宫水晶宫景区6公里。大自然鬼斧神工形成的曲折河道,犹如草书中的"命"字,是"天、地、人合一"的佳境,成为人瑞之地,养生天堂。
定金山禅寺
定金山禅寺位于广西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定金山上,定金山禅寺由此得名。
百鸟岩
洞中水面平如镜,天光照到水面,犹如舞台上的光束,色彩纷呈。洞中歧洞叉道不可胜数,密如蜂房,整个洞仿佛一座装饰华丽、变幻莫测的谜宫。进出此洞有“三明三暗”处,仿若“三天三夜”,所以英国洞穴探险队曾由衷地感叹在洞中探秘可以感觉到在地球上消失三天三夜的感觉。
盘阳河风景区
巴马盘阳河风景区不仅是壮、瑶民族聚居地带,还是一条长寿带。两岸山青水绿,风光明媚秀丽,河水水质良好,富有对人体健康长寿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这一带生活着众多古稀老人,其人数密度和长寿环境为世上少有。
水晶宫
水晶宫以全洞洁白纯净、密集分布的石毛发、卷曲石、石花等景观为显著特色,属国内一流的珍稀景观。洞内空气负离子含量很高。水晶宫内各类石幔、石瀑布、石花等数十种,极具观赏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百魔洞景区
百魔洞位于巴马县甲篆乡坡月村西侧,是最为雄伟壮观的石灰岩溶洞。国内外专家联合考察后,一致认为:该洞集天下岩洞之美于一身,可号称“天下第一洞”。洞的平均高度为80米,宽70米,主游路程多米。
赐福湖长寿岛
赐福湖是赐福盘阳河段因岩滩电站蓄水后形成的大湖,现已经形成旅游风景区。景区内青山常绿,碧水常驻,湖山映衬,相得益彰,夫妻岩东面屹立,四叠泉南边飞涌,睡美人西北醉卧,莲花峰西麓回眸,近水远山皆有情,故人称"瑶山西湖"。
赐福湖长寿岛是赐福湖中四面环水的一座小岛,岛上园林绿化环境优美,园林小品寓意深刻,岛上的“命泉”喷薄而出,象征生命的生生不息。
西山景区
巴马西山景区位于巴马县西山乡,这里曾是邓小平、韦拔群、陈洪涛、黄明春等老一辈革命家组织百色起义的主要发源地,也是韦拔群将军的牺牲地。
仁寿源景区
巴马仁寿源景区位于巴马县那桃乡平林村。仁寿源景区是清光绪皇帝钦命广西提督学院赠送“惟仁者寿”寿匾给寿民邓诚才老人的故居。山庄占地三十亩,环境清幽,植被丰盈,田园似锦,俨然一处世外桃源。
我们有责任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把它客观地阐释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它并且尊重它。
E-mail: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