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一支箭 > 一支箭特性 > 正文 > 正文

哟喂哟十八个ldquo水半本r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9/19 16:31:27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蓝色字体思乡远梦,再点击   荆州花鼓戏形成于清代中叶(一说明末清初),首先流行在沔阳、天门一带。《沔阳州志》上有清代道光年间禁演花鼓“淫戏”的记载。由此可见,其形成至少应不迟于清道光年间。荆州花鼓戏是在江汉平原民歌中的渔歌、秧田号子、硪歌、车水锣鼓和民间器乐“十样锦”以及“闹年”的彩莲船、蚌壳精、踩高跷等基础上发展而来。

  当花鼓戏还只具有戏剧雏型时,叫“沿门花鼓”,也叫“地花鼓”。唱的多是《十枝梅》、《思凡》等单篇词。以后发展成三、五人一班,用几张方桌拼成舞台,演出一些对子戏、三小戏,唱多白少,通俗易懂,称为“平台花鼓”或“拖平台”。在民间艺术的影响下,才发展成“七慌八忙九停当”的演出班子。舞台也发展成“六根杆”,即竖六根高杆,搭成舞台,用帘子隔成前后台。多在迎神、赛会、祝寿、贺喜时演出,被称为神戏、灯戏、会戏。后来,随着剧目的逐渐丰富,出现了十八个“水半本”。

  荆州花鼓戏其形成初期,整理的十八个“水半本”(即说白不固定)的大戏,如《掉金钗》《胡迪骂罗》《朱氏割肝》《拷打红梅》《柳林写状》《吴汉杀妻》《秦雪梅吊孝》《赶子放羊》《赶斋泼粥》《陈世美不认前妻》《水漫兰桥》《雷打张继保》《蔡鸣凤》《大劈棺》《杀子报》《天仙配》《蒲桥渡》《乌江渡》等。

  荆州花鼓戏由清至今,积累了丰富的传统剧目和声腔艺术、表演程式、锣鼓经等。现有剧目据统计有出,唱腔曲牌约有80多种。

  《掉金钗》

  又名《雷打胡可仁》《熊子贵卖儿女》。传统十八个“水半本”之一。

  写熊子贵赴京赶考,学友胡可仁曾约同往,到熊家,得知子贵已先行,便乘机调戏其妻秀英。秀英不从,在拉扯中失落金钗一支,可仁拾得,蓄意诬陷秀英,故意留下情书,携钗而去。熊子贵中途遇劫返家,见情书疑秀英与可仁有私。一怒之下,休走秀英。秀英投水,巧被胞弟张仁救起,姐弟相会栖身寒窑,得遇窑外藏银致富。秀英思念儿女,无处寻觅,托弟买一子女,以乘欢膝下。时熊子贵惨遭天灾,家产荡尽,携子女上市拍卖巧为张仁买来,秀英母子得以团聚。又相继寻回子贵。胡可仁却遭雷击。秀英怒斥胡可仁,真相大白,夫妻修好。

  熊子贵须生扮,张秀英正旦(青衣)扮,胡可仁丑扮代演张仁。唱词为七字、八字句。声腔有[高腔]、[悲腔]、[念板]、[绕口令]。有“疯癫”、“甩发”、“盖草”等特技表演。前辈艺人唐石头、刘香庭及倪新平擅演熊子贵,刘彩云擅演张秀英,余时喜擅演胡可仁。传统演出本编入《湖北地方戏曲丛刊》第54期。

  《胡迪骂罗》

  传统十八个“水半本”之一。

  写进京举人郭胡迪病清幽观中,得知岳飞父子被秦桧所害,义愤填膺。在粉墙上题诗:“青天人可欺,阴曹本有私”痛斥阎君,限三日拿秦桧问罪,至此转入幻景。阎君朝罢玉帝回殿,见诗大怒,即命鬼卒捉拿胡迪。胡迪梦境进入阎罗殿内,大骂阎君不该留奸除忠。阎君大怒,要将其叉下油锅。判官查薄,讲明胡迪是达毛祖师转世投胎之故。阎君将胡迪放到阴阳界口,亲眼见秦桧奸臣跪门,岳家父子成神。胡迪醒来,方知是梦,随之洗掉墙上诗句。

  胡迪生角扮,老道老生扮,阎君净角扮。唱词七字句、十字句。声腔[高腔]和[打西皮]、[判官调]、[课子]等。剧中烧香时,众烧香人持民间敬供物品。胡迪有撩衣击神之身段,梦境中叉胡下油锅时,有低头散发、吹须、变脸、狗血等特技表演。历代艺人唐石头、吴长、李新年、陈花志及倪新平等擅演胡迪。手抄本藏于天门市荆州花鼓剧团。

  《朱氏割肝》

  传统十八个“水半本”之一。

  写大媳妇崔氏刁滑毒狠,三媳朱氏孝顺贤淑。婆婆染病后,崔氏挑唆作祟,逼朱氏割肝为婆婆治病。朱氏割肝身死,观音点化救活。崔氏作恶,被雷电击毙。

  重唱功,割肝时有大段[高腔]、[悲腔]唱段。朱氏有“插标”技艺,以一根马鬃系一纸屑,将一端插入搭头之中,以口气往上吹动纸屑飘动。陈新苟、谢春城、赵德新、胡顺兴擅演朱氏。艺人口述本藏仙桃市剧团。

  《拷打红梅》

  传统十八个“水半本”之一。

  写蔡中胥半百无子,纳红梅为妾,大娘子江氏妒不相容,终日吵闹不休。蔡中胥外出收帐,江氏乘机痛打红梅,欲逼一死。蔡翌晨返回,闻黑房传出哭声,急入救出红梅,将其送至吊庄佃户王祥家中匿居。不久,红梅产一子,王祥前往,蔡家报喜,被江氏窃听。中胥至王祥家看红梅母子,给子取名春保,将金环一对赠红梅母,子分别戴上,以作表记。置办酒筵庆贺,饮正酣,江氏至,蔡急逃之。江氏抢走春保,红梅失子而精神失常,惊疯出走,流离荒郊,奄奄一息,后得观音大士搭救。

  蔡中胥生角扮,江氏正旦扮,红梅二旦扮,王祥老生扮。唱词七字、十字句。声腔有[拷打调]、[打锣腔]、[道士调]、[划拳调]等。表演乡土生活气息浓,如饮酒动作唱打雷堆。红梅疯时,运用甩发、疯子哭声及与牧童一段戏里,均有独特表演。黄崇香、刘香庭、吴长擅演蔡中胥;程兰亭、李茂盛擅演江氏;沈山擅演红梅。年由魏泽斌、刘芳清等改编为《红梅》。写蔡中胥、江氏夫妻企图谋杀雇工重阳,强占其妻红梅为妾,暗杀腹内婴儿。幸亏佃户王祥从中周旋,红梅为保婴儿和自身清白,装疯智斗邪恶。重阳被害逃脱,知红梅遭难,即与雇工们智充上神斥退蔡中胥后,红梅夫妻团圆,携子逃走他乡。由天门县花鼓剧团演出。导演郭杨、李红云,音乐设计喻新才,舞美设计王业宏。温小培扮红梅,刘怀雄扮重阳,吕继亮扮蔡中胥,张学英扮江氏。参加荆州地区创作剧目观摩评奖,获演出二等奖、导演二等奖,温小培获优秀演员奖。《红梅》剧本载《天门文艺》年第4期。油印本藏天门市荆州花鼓剧团。

  《柳林写状》

  名《节义廉明》,也叫《四进士》,传统十八个“水半本”之一。

  写嘉靖时,新科进士毛朋、顾读、田伦、刘题出京为官,因严嵩专权,赴任前共同盟誓不得违法渎职,以报海瑞举荐之恩。时河南上蔡县姚廷春妻田氏(田伦之姊),因谋家产毒死胞弟廷美,又串通弟媳杨素贞之兄杨青,将素贞转卖于布商杨春为妻,约在柳林。相会,素贞不从。适毛朋私访至此,杨春怜悯素贞遭遇,毁卖身契,结为兄妹,愿代鸣冤,毛亦代写词状,嘱其赴信阳道控告。素贞与杨春走散后遇恶棍,幸被草书吏宋士杰夫妻所救,认为义女,携其往道衙告状。宋从宿店之公差处得知田伦贿赂顾读详情,顾读果徇私,将被告释放,素贞收押。宋不平,质问,被杖责逐出。宋恰路遇杨春,教其往毛朋处上控,毛朋接状,传齐原告、被告,终将凶犯及赃官一一治罪,为素贞雪冤。

  《吴汉杀妻》

  又名《斩经堂》。传统十八个“水半本”之一。

  写西汉末年王莽专权篡位,窃国改“新”,全国爆发赤眉、绿林农民起义。莽派新科状元、驸马吴汉统兵镇压,大战潼关,生擒刘秀、马武,起解京都途中回家探母。吴母痛诉十余年前王莽篡位窃国、杀害忠良、抄斩全家的国仇家恨,责令吴汉立即释放幼主刘秀,杀死公主王兰英,断绝与王莽的关系,拥保刘秀讨伐王莽,复兴汉室。吴汉笃孝,难违母命,又不忍亲手杀死兰英,王兰英深明大义,拔剑自刎。吴母为解子后顾之忧,亦撞柱自亡。

  传统演出本自起解起,有“堂楼会母”、“坐宫”、“焚香”、“二次求情”、“经堂自叹”、“三次求情”、“斩经堂”(又名“杀宫”)、“回命母死”等场。有条件的班,在“起解”前也演“大战潼关”。吴汉丑扮(开红脸、额画“孝”字,后改小生净扮),王兰英正旦扮,母老旦扮。刘秀、马成生扮。声腔主要是[高腔]、[悲腔],也用[汉撩子],起解时唱[打西皮]。“斩经堂”一折,是全剧表现王兰英和吴汉两角唱做应行功夫的重场戏。年,参加湖北省首届戏曲会演。赵德新饰王兰英,黄崇香饰吴汉。赵德新在表演中,有惊笑各半边脸(半边脸笑、半边脸惊而肌肉颤动)、腾步蝴蝶蹦子等特技表演,唱腔细腻别致,声情并茂,获表演一等奖。由中国唱片公司灌制唱片。传统演出本藏仙桃市荆州花鼓剧团,单折整理本藏荆州地区艺术研究所及各荆州花鼓剧团。

  《秦雪梅》

  传统十八个“水半本”之一。。从《三元记》中“观画”“归天”“吊孝”三折戏改编而成。

  写明朝太师秦国政之长女腊梅被选妃入宫,在百官贺喜之际,幼时与二女雪梅订亲之婿商琳,因家门潦倒前来投靠,被秦国政逐赶。夫人与小姐得知此讯,暗留书斋攻读。雪梅游园入书斋观画,二人相会,互诉衷肠,被父遇将商琳赶出府门,商回家后卧床不起。雪梅楼台思念商琳,命春香送信,被父查出,捏造假函,致使商琳看完信后,气绝身亡。秦国政将雪梅许配新科状元陶仁,新婚之期,雪梅弃舍红装,身着孝衫到商家吊孝,痛诉前情,在灵前自缢,雪梅灵魂在天空与商琳相会。

  天门、沔阳花鼓剧团曾根据传统本修改演出。后由欧栋汉、杨青松重新改定演出本,全剧分“腊梅进宫”、“雪梅观画”、“搂台寄书”、“陶府迎亲”、“雪梅吊孝”、“天宫会”等场。秦雪梅闺门旦扮、商琳小生扮、秦国政老生扮。唱[高腔]、[悲腔]、[还魂腔]等。谢春城、赵德新、萧作君、胡顺新、鲁美姣等擅演秦雪梅,唐石头、张守山等擅演商琳。仙桃市荆州花鼓剧团有藏本。

  《赶子放羊》

  传统十八个“水半本”之一。

  写晚母杨氏与仆人田旺勾搭成奸,害死主人李奇,为了达到霸占家产之目的,将宝童、桂芝一双儿女赶到雪山放羊,遭至家破人亡,流离失所。全剧以宝童、桂芝的命运为主线,通过刘花子对主人翁的施救,月英母女的教养,赵德厚父子的怜爱,演绎出一曲悲欢离合、催人泪下、发人深省的感人故事。笔者在原“赶子放羊”的基础上以“送茶闹学”为依托,用朴实的写作笔调浓墨重彩的描述了“世上还是好人多”的主题思想,同时告诫人们:为人要正直善良,一切害人利己图谋不轨的卑鄙行为,必将受到法律的惩处。

  沔阳花鼓剧院演出:杨寅(幼)、朱忠静饰宝童,刘虹(幼)、程琼饰桂枝,李文萍饰月英,胡传标饰赵宠,严爱军饰刘花子。

  《吕蒙正》

  又名《吕蒙正泼粥》,传统十八个“水半本”之一。

  写宋代寒士吕蒙正,经相府小姐刘玉兰抛彩球许婚,吕持彩球认亲,被相府逐赶。玉兰闻讯后,赌气与父亲三击掌绝情,即离相府寻找吕蒙正,二人半途相会,同往寒窑栖身。时值寒冬大雪,吕蒙正夫妻贫困相依,饥寒交迫,嗟叹终宵。次日吕只得到木兰山赶斋度日。刘母思女心切,命丫环、院子冒雪送来柴米当即返回。窑前雪上足迹被吕蒙正赶斋同来发现,疑刘不贞。转入窑内,又发现粥食,更增疑虑,当即发泄逆耳怨言。玉兰洞察吕蒙正心事,故意含屈不辩,且加激词,直到探明吕蒙正诚挚之爱,方哭诉事实真相,释嫌如初,夫妻贫困与共。此后,儒学老师命人送来衣帽盘缠,使吕得以上京求名。

  吕蒙正小生扮,刘玉兰青衣扮。唱词有七字句、十字句。声腔有[高腔]、[悲腔]、[打锣]、[叹四景]。剧中吕、刘夫妻互相用草御寒表演和烧香敬神、滑雪、持棍,以及“白蛇吐箭”、“乌龙摆尾”等表演。并有“叹四景”专腔,每段依景变化更换唱法,叙景抒情,情景交融,是唱做兼重的戏。历代艺人唐石头、张守山擅演吕蒙正,谢春城、肖作君、何金官等擅演刘玉兰。年魏泽斌、陈尧山、吴群等人,曾参照京剧《彩楼记》之情节,增加了“彩楼抛球”、“相府击掌”、“点元”、“庙斥”等场次,成为本戏。传统演出本编入《湖北地方戏曲丛刊》第13期。整理油印本藏天门市荆州花鼓剧团。(未完、接下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yizhijiana.com/yzjtx/130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一支箭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