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一支箭 > 一支箭特性 > 正文 > 正文

帝王的悲歌和咒语澎湃在线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5/4/1 15:09:52
北京白癜风哪家最好 http://baidianfeng.39.net/qzzt/
<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长陵是汉高祖刘邦和吕后吕雉的合葬墓,位于陕西咸阳市近郊窑店镇三义村。长陵陪葬坑也有矩阵汉家军“兵马俑”,他们就是刘邦的猛士,个彩绘陶制武俑,从容。汉俑与秦俑不同,他们自信放松,自由的眼神里,充满了快乐的光辉,从地下拱起,似有天命之力。

刘邦接手了天下这个摊子,他还要收拾。天下纷乱,他要收拾,收拾了,天下才会安定。民不聊生,他要收拾,收拾了,他才能得民心。

他自己的家里,一直就乱糟糟的,让他最头痛了。他本想换个太子,把老实的盈儿换了,换上他喜爱的儿子如意,可大家都反对,他也就罢了。

还有匈奴扰边,他原以为,一发兵,就赶走了,谁知那匈奴居然强悍无比,将他围起来,差一点把他搞死。他用了陈平一条美人计,才救了自己。

家里收拾不动,边境不敢收拾,更何况战后民不聊生,那就与民休息,让老百姓自己去收拾。这在黄老,叫作无为而治,在儒者,便是民本主义。

还有儒者革命,也是个问题,汉家天下的一半就基于此。

陆贾《新语》说,马上得天下,可马上不能治天下,要以诗书治天下。以诗书治天下,还不就是用儒生治天下?这也是那些儒生来向他要权的表示。

不知是谁给他出了个主意,让他路过曲阜时,去祭拜一下孔子,别像那秦始皇帝,对儒家圣人视而不见,爱理不理。刘邦开了皇帝祭孔先例。

此例一开,儒家中了帝王学的头彩,其中便含有对革命先烈孔甲的缅怀。虽然过去的历史书上都没有这么说过,但事件本身,却有这样的前因后果。

秦末那次起义,人皆称之为“陈胜、吴广起义”,从揭竿而起那一面,可以这么说,但还有另一面,那就是陈胜称王以后,革命的属性有了转变,从暴力属性向文化属性转变。称王,要有文化认同,一个农民称王,孔门后裔居然不嫌草莽,就带着礼器来投奔了,这是儒家思孟学派民本主义思想—“天听自我民听”的第一次实践,就其对中国政治文化和政治思想史的重要性而言,我们理所应当称之为“陈胜、孔甲起义”。

明乎此,才能懂得刘邦何以要祭孔了。若非孔甲参加革命,孔子恐怕要被埋没,因为孔子述而不作,并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著作问世,被后世称之为“半部《论语》打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论语》,也是孔子得到帝王家认同之后,才由他的徒孙们编纂出来的。至于《春秋》之“微言大义”,那就更是从属于帝王家的专利了,帝王只是借了个圣人孔子的名义,并非孔子先知先觉特意要为几百年后的汉家天下立法。

所以,我们说若无孔甲革命,就没有帝王学里的“孔圣人”。

祭孔之后,刘邦起用叔孙通,让他带了一班儒生去制定朝仪,从此,儒者追随皇帝,渐已出人头地。接着,又设五经博士,以儒家经典为王朝中国奠基。

秦朝虽亡,可秦制还在,汉承秦制,儒者不服,所以要继续革命,他们不仅要亡秦,还要改制,号称孔子著《春秋》,是为汉家立王法,以革命建王制。

儒者只管改制,可天下纷纷,谁来收拾?此非儒者所能,只有靠他自己了。他要收拾谁呢?当然是那些分了他天下的异姓王,例如,韩信、英布、彭越。

儒者继续革命,不会去革那些异姓王的命,因为他们不是革命的对象。当然,他们也不是革命的同党,他们只会要钱、要地,拥兵为王,没有革命理想。

收拾那些异姓王,只能靠他刘邦自己去做,无人可以替代。

家里乱糟糟,那毕竟是家务事,而异姓王是天下事,内外有别。

儒生天真,以为马上得天下已经完成,治天下要靠他们的书本。其实,统治者是只能上马,不能下马的,马上打天下,还要马上治天下,打中有治,治中有打,但,不管打还是治,治还是打,都要随时备好马,及时出发。

幸亏他还没有下马,可不,这又要出发啦,因为英布造反了。

打英布时,乱箭之中,有一支箭射中了他的胸膛,他马上拔出箭来,却用手去捂着脚趾,示意脚趾被箭射中了,这个细节不起眼,但它也许就决定了历史。

打完了英布,他的心情很悲凉,不光是因为他受了箭伤,还因为他心伤,他发现自己是在为他人作嫁衣裳。彭越、韩信是怎么死的?还不是吕雉做的手脚。逼反了英布,再逼他上战场,结果呢?英布死了,他也受了伤。

以后会怎样?瞻念前途,后果不堪想。他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了,可他的戚姬和如意儿怎么办?落在吕雉手里,会很惨。他无奈,喝了两口酒,就唱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有人说过,鹰击长空从来不唱歌,唱歌的都是被鹰抓捕的小雀。

项羽破釜沉舟,决战章邯时,没有唱歌,在十面埋伏中却唱歌。而今刘邦觉得自己也在十面埋伏中了。埋伏从何来,由谁安排?

祸不在萧墙之外......总之,他忍不住要唱歌了,歌声冲口而出,没有遮拦,那气象,当然还是帝王气象—风起云涌啊,拥戴帝王。可歌声难免悲凉。帝王,是一代人的光荣与梦想,他把这份光荣与梦想带回故乡,大风尽情地吹呀,使他威名远扬。

他悲上心头,忧从中来,末尾“安得猛士”那一叹,何等沉重!

猛士呢?他的猛士呢?当年那些与他风云际会共取天下的猛士呢?

一个个,都被他收拾了。猛士不在了,他忽然觉得山河空了。山河大地,一无可恃,可恃唯我。可他已是受伤之余,抱病之躯了。世无英雄,而女子难养。这首《大风歌》,是为江山唱,也为他的戚姬唱,无限豪迈里,那最后一声叹息,就是为了戚姬。

戚姬善乐,帝常拥之倚瑟而歌,歌毕则泣。天下英雄,皆服其多智,却不料他还一往情深。“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时来”矣,“运去”耶?

最是帝王不自由,不自由!近来他很儿女,悲情如噎,而欲放歌耶?

帝悲而歌,姬忧而舞,侍婢数百人和之,宫中放声高唱《大风歌》。

及见太子,已有商山四皓在侧,帝叹曰:太子羽翼已成,难动矣。戚姬含泪而泣,帝曰: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于是,击筑而歌,唱道:

鸿鹄高飞兮,一举千里,

羽翮已就兮,横绝四海

横绝四海兮,当可奈何?

虽有矰缴兮,尚安所施!

歌罢,他做了一个梦,梦里失魂落魄,那是一个噩梦。他梦见,如意被毒死,戚姬被活宰,做成人彘,盈儿看了人彘,惊吓之余,从此一病不起。盈儿不是猛士,却以孝悌一死,立汉家百年根基。秦二世而亡,其所以亡者,就是缺了这一点孝悌。

梦醒了,他要赶紧回去,安排好后事。想当年,他一文不名,却以“贺礼万钱”娶了吕雉;想当年,他斩蛇起义,让吕雉搞了一些鬼使神差的小把戏,什么赤帝子杀了白帝子啦,什么他的头上有天子云气......债要还,报应要承担,这是规矩,他当然懂。

当年的债,他来还,还了吕家何止千万?当年的报应,他来担,何以承担?就用这条命来担。吕雉领了太医来给他疗伤,他把太医撵走了。此时,他才懂得了项羽为什么求死,求死而得死,可谓死得其所矣。生死由命,可命不能交给别人。把命交给吕雉,被她玩于掌股之间,那才叫不得好死。把命交给太医,听由之,还做什么皇帝!

他自称,大丈夫手持三尺剑,纵横天下,哪里会惧怕这一死?不过,临死前,他却要群臣立个誓,给吕雉留下不可磨灭的咒语:“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

更多精彩内容,请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yizhijiana.com/yzjtx/203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一支箭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