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艺术馆
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屹;绍兴市市委书记马卫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为雕塑揭幕
嘉宾合影
活动现场
《徐渭像》青铜高5.5米年作者:谭勋
徐渭(-年),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田丹水、田水月等,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徐渭多才多艺,在诗文、戏剧、书画等各方面都独树一帜,著有《南词叙录》《四声猿》《歌代啸》等等。吴昌硕称徐渭“不可一世”;郑板桥甘愿做“青藤门下牛马”;画家齐白石“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
活动现场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与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谭勋
界域——介入——有感于谭勋新作《徐渭》像文/宋伟光谭勋善于用象征性手法和多种方式来建构其艺术思想。他的象征手法不仅体现在他敏于将日常之物点石成金,转化成艺术作品,拉近物质与精神之间的距离;同时,他的这种象征手法,又善用一种回归美学的方式,体现在他的具象雕塑之中。立于绍兴“徐渭纪念馆”广场的新作《徐渭像》,便是谭勋介入新的界域之特定场域中的力作。此作,手法上虽然是具象写实的,然而主人公的背后,那一棵虬枝盘旋的老树,却是象征明代大画家徐渭艺术精神的长青之木——青藤。在此,徐渭泼洒胸臆,用笔直取的超然之姿,顿时与背景互融一体,浑然相托。此作,人物的面部处理得“精雕细刻”,而于衣褶、袍袖等处则表现的“抒情奔放”。特别是在老藤的肌理表现上,触觉丰富,有一种“专写胸中意气”的粗犷。谭勋的这种细腻与粗犷相结合的塑造手法,映衬出徐渭这位“青藤老人”锐意变革,开绘画大写意先河的开合之势。象征着青藤老人那种奇逸超拔,苍劲恣纵的写意精神。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放达自由的精神特质和淡然超逸的文化气象。此作,以造像的方式,植入特定的界域,续接了当地的文脉,契合了空间场域之氛围。是一件引人观瞻与思考的艺术作品。谭勋的“造像”,具有社会属性,因而,便具备了公共艺术的在地性和由此传播出的文化思考。宋伟光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5.11
徐渭手稿
徐渭泥塑
徐渭泥塑
徐渭泥塑徐渭泥塑徐渭泥塑
徐渭泥塑
徐渭泥塑
《徐渭像》《徐渭像》局部
《徐渭像》局部《徐渭像》局部艺术家介绍TANXUN
——————————————
谭勋
生于河北保定
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研究生学历班
进修于巴黎美院教授“安娜.罗歇特”材料研究班
中央美院访问学者
雕塑家、当代艺术家,涉及领域涵盖:雕塑、装置、绘画、影像及展览策划等;多以创作具有东方性精神与社会现实介入性的作品。现任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委员;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公共艺术委员会副会长;中国雕塑学会常务理事、展览部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等。谭勋的作品曾展出于美国克利夫兰州立大学美术馆、美国田纳西州立大学美术馆、德国比德尔斯多夫市卡尔舒特艺术中心、德国波恩当代艺术中心、意大利威尼斯米歇尔宫、意大利博洛尼亚Magi博物馆、意大利米兰科学与艺术馆、意大利自然科学院、法国巴黎泰勒基金会、法国福尔卡基耶市艺术中心、法国马纳市萨拉贡古教堂博物馆、英国伦敦皇家艺术院、奥地利威尔斯安格里纳美术馆、澳大利亚邦迪海滩、巴西库里蒂巴奥斯卡尼迈耶博物馆、蒙古国家美术馆、中国美术馆、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今日美术馆等知名美术场馆。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雕塑博物馆、OCAT当代艺术中心、苏州博物馆、上海雕塑艺术中心、中国国家大剧院、中国国家画院、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天津市美术馆、山东美术馆、中国美术大事记、中华慈善总会、上海咏华时代艺术机构、香港、瑞典、美国、加拿大、意大利科学与艺术馆、瑞士夏季达沃斯国际论坛等艺术机构及私人收藏。来源雕塑头条审校
王金阳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yizhijiana.com/yzjxw/16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