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一支箭 > 一支箭性味 > 正文 > 正文

武歌小课堂上线古筝只能温婉且弹且狂放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12/1 13:53:36

莫文蔚一曲电古筝演奏《卷珠帘》,大胆的跪地演奏方式让人们对古筝的印象焕然一新,电子古筝演奏古风歌曲,更是让东西方音乐元素完美融合。新民乐是当代器乐演奏的重要趋势,它的特点是把具有民族特色的乐器、乐风、节奏与西方音乐风格予以融合,就是常说的“中乐西奏”。世界上有多少种音乐文化,新民乐的风格就有多少种可能性。个中所呈显的民族风,就是乐器、旋律和意境的体现,更是音乐家本身的个人色彩。

武汉歌舞剧院民乐团古筝演员——俞静洋,被中国民乐的魅力吸引,从此与古筝相伴成长。

古筝是一件伴随我国悠久文化、在这片肥沃的黄土地上土生土长的古老民族乐器。早在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的战国时代,就在当时的秦国(现今的陕西)一带广泛流传,所以又叫秦筝。计算起来,它已经有年以上的历史了。

?

俞静洋

武汉歌舞剧院青年古筝演奏员,武歌培训学校、武汉音乐舞蹈进修学校艺术总监,楚天筝会常务理事。年担任《家住长江边上》古筝声部演奏录音,年赴澳门参演大型歌舞《水墨江城》,年参演大型民乐晚会《国乐无疆》等。多次举办《亲子剧场》考级示范教学音乐会,曾出访香港、澳门、泰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地区)。

对话俞静洋

俞静洋三岁开始学习音乐,从电子琴到钢琴,再到古筝。她刚接触古筝时,古筝还属于冷门乐器,但是第一次听到古筝的音色她就被深深吸引,在有了学习钢琴的音乐基础后,俞静洋开始学习古筝。

古筝的韵律非常丰富,是民族的经典乐器。“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古筝拥有非凡的表现力,从它的发展史来看,从弦的材料的改进到整体乐器的改良,古筝一步步越来越国际化。多年学习古筝的生涯中,俞静洋经历了酸甜苦辣,然而古筝让她的气质变得越来越温婉高雅古典范,古筝已融入她的生命之中。

中乐西奏

电影《闪光少女》中,西洋乐与民乐solo的一段《野蜂飞舞》燃爆了网络,这一段音乐solo让我们重拾对民乐的热血与爱。

上周末的“”爱剧场器乐专场音乐会中,俞静洋演奏了一曲自己创意改编的古筝曲目《克罗地亚狂想曲》。《克罗地亚狂想曲》一直都是一首钢琴曲目,《克罗地亚狂想曲》也有一个兄弟篇——大家熟悉的《野蜂飞舞》。

古筝被称为民乐里的“土钢琴”,所以我试想能不能尝试用古筝演奏《野蜂飞舞》的兄弟篇《克罗地亚狂想曲》,同时也可以将交响乐和钢琴元素融入运用到古筝演奏中,尝试民乐演奏的国际化。

古筝《克罗地亚狂想曲》演奏:俞静洋

武歌小课堂

除了介绍武汉歌舞剧院的演员和作品外,我们将推出全新的“武歌小课堂”栏目,最专业的演员、最认真的选题、最详尽的讲解,为喜爱和学习歌舞乐器的朋友共同交流学习。今天的在线武歌小课堂邀请古筝演员俞静洋为大家带来古筝考级七级曲目《战台风》的详细讲解,一起来听听吧!

曲目介绍:

《战台风》王昌元作于年,当时她还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在上海港码头体验生活时,有感于工人与台风搏斗而作的一首筝独奏曲。此曲是继赵玉斋《庆丰年》之后的又一划时代力作。《战台风》创作时,王昌元的父亲、上海音乐学院古筝专业导师王巽之先生带领的乐器改革小组已基本完成了新型古筝的改革工作,将古筝弦数增多,从原来的16根增至21根,将琴弦质地改变,将丝弦或钢弦改为钢丝、铜丝、尼龙丝相结合。改革之后的乐器,音域拓宽,音量加大,为《战台风》在筝上进行极大张力的音乐表现提供了可能,《战台风》的成功演出,也有力地证明了新型古筝改革工作的成功。

作品赏析:

《战台风》曲调气势磅礴,音乐形象鲜明,快速段落紧张激烈,慢速段落优美抒情。全曲成功地塑造了码头工人大无畏的精神和压倒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由5个段落组成。

第一段(1--33小节):乐曲一开始就表现出繁忙的码头景象。

第二段,台风袭击(散板部分):台风阵阵袭来,威胁着码头上货物的安全。

第三段(34--小节):这是全曲的中心段落,篇幅最长。前4节是引子,38--44小节是主题。主题不断地出现,每次都有变化,表现了码头工人顽强不屈的精神。第二次主题的出现(从第44小节开始),与第一次主题的结尾叠置在一起,同时节奏比主题的第一次出现密集了一些,表现了工人与台风搏斗的紧张气氛。从51小节的第二拍开始,是一个过渡段。66小节,主题再一次出现,节奏更加密集,气氛更加紧张。第二个过渡段后,主题在93小节又开始出现。到小节,音区转高,工人在勇猛地与台风奋战。从93小节开始,主题的反复中没有再出现过渡段。直到小节,一气呵成,码头工人在与台风的搏斗中,愈战愈猛。

第四段,雨过天晴(--小节):台风过去了,码头工人为自己战胜了这场自然灾害,保护了国家财产而感到欣慰和自豪。第四段的结尾又于第五段的开头叠置。

第五段(--最后一小节):欢腾的码头。乐曲再现了第一段的旋律,但气氛比第一段更加热烈、紧张,工人们又投入到繁忙的劳动之中。

《战台风》表现了工人阶级战天斗地的气势,它的激越磅礴的气势和丰富多变的技法使它那样的激动人心,在筝乐作品中卓尔不群,独树一帜。它开启了古筝艺术发展的一个时代。《战台风》一经推出,不但受到筝界同仁的一致好评、追捧,还受到广大民众的欢迎。当时王昌元携《战台风》所及之处,观众无不热烈喝彩,尤其是在中国沿海台风频袭地区,人们听到此曲更加有一种难言的亲切与激动之情。

课堂视频请戳↑↑↑

往期精彩回顾

“不忘初心跟党走,牢记使命再出发”廉政文艺巡演活动启动

红色轻骑兵温暖你我他

一腔湖北调,两江土汉情

“大院风范、大院品质、狼的团队”——汉派歌剧背后的故事

“武汉造”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惊艳琴台音乐厅

她们是母亲,也是自己——走近武歌剧组超人妈妈

Hello,伙伴们长按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yizhijiana.com/yzjxw/171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一支箭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