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一支箭 > 一支箭产地 > 正文 > 正文

河南老人钓到一只乌龟,背上插4箭,专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2/8/19 9:27:18

俗话说: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人与人的命运是不同的,有人随便买一张彩票都能中大奖,有人喝凉水都觉得塞牙。不过有谁能想到,一个普普通通的河南老人,竟能在垂钓时碰上意外之财,他一杆子甩下去,虽说半条鱼没钓到,但却钓上来了一只价值18亿的“乌龟”。

对老人家来说,钓鱼绝对是一个修身养性的爱好,闲来无事时,约上三五好友,拿着小板凳、钓鱼竿,再拎上一桶鱼饵,舒舒服服地往河边一坐,静等鱼儿上钩便是。《苻子·方外》中有言:“太公涓跪石隐崖,不饵而钓,仰咏俛吟,及暮而释竿。”当年姜子牙用直钩钓鱼,连续56年没钓上来一条,可是他却不恼,因为他知道,他要等的不是鱼,而是一个人。

巧的是,这个河南老人也与姜子牙有异曲同工之处,他钓鱼不是为了吃,而是为了平心静气。一天,老人独自在河边垂钓,他戴着一个大草帽,在温暖的阳光下昏昏欲睡。突然,鱼竿毫无征兆地动了,手上传来的触感使老人瞬间惊醒,他连忙拉回鱼线,防止鱼儿逃跑。奇怪的是,鱼竿却出人意料地沉,而且没有挣扎之感,老人心想:难不成勾到了河里的垃圾?

不一会,老人把鱼线收了回来,他定睛一看,钓上来的果然不是什么活鱼,而是一只乌龟。不过,这只乌龟却是块“铁疙瘩”,上面锈迹斑斑,不知过了多少年。最引人注目的是,乌龟的背上竟然还插着4支箭(准确来说是箭头),一时之间,老人不知该如何是好。不过,只要是金属制品,就一定能卖钱,老人打算等下次进城,就直接卖给收废品的。

过了几天,老人拿着“乌龟”来到了县城,只不过,他临时改变了主意,他没有去废品收购站,而是去文物部门做了鉴定。专家一看,脸上马上堆满了笑容,他对老人说:大爷,您这手气可没谁了,这只青铜鼋乃是多年前的文物,价值18亿呢!”原来,老人钓上来的这只“乌龟”,全名叫商作册般青铜鼋,乃是商代的文物,龟背上的铭文,记载了它的具体来历。

铭文一共33个字,说是丙申日,商王带领一帮文武大臣去河边狩猎,而狩猎对象的自然是河里的鱼鳖,以及水面上的鸟。作为一国之君,第一个射箭的当然是商王,他举目远望,一眼便看到了一只体型庞大的鼋。于是,他调整好姿势和角度,一箭便正中目标,并把它钉在了松软的河床上。随后,商王见鼋仍在挣扎,他又连续射了3箭,这才彻底了结它的性命。

后来,商王差人把鼋取了回来,并把它赐给了一个叫般的人。为了感念商王大恩,般便按照鼋的死状,打造了一个一模一样的青铜鼋出来,并在背上记下了这件事。了解完这段历史之后。老人当即决定将青铜鼋上交国家,这是国家的文物,他不能据为己有。最后,老人得到了一些物质奖励与一面锦旗,而这是价值连城的青铜鼋,也在修复之后,被放在了中国国家博物馆。

古董这一行的水向来很深,爱好收藏的还是要自己多擦亮眼,对于价格稍高的还是多找几个专家鉴定。当然,自己最好也是在掌握一定知识后再涉足。

小编推荐的这本《中国文物常识》便是从各种讲述讲述文物,从古人的穿衣打扮到生活用品等等一应俱全,更具体到玉石、陶瓷、玻璃、镜子等等的演变以及发展。可以说,这本书是丰富文物知识储备,提高人文修养的理想读本。

休闲时刻读上一读,既打发了时间,又令自己的知识储备更多,岂不妙哉?喜欢的别错过,点击下方链接便可购买!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yizhijiana.com/yzjcd/185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一支箭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