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一支箭 > 一支箭性味 > 正文 > 正文

白起与王翦一支秦昭王掌中的利剑,一条秦始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4/11/30 17:32:51

白起、王翦,是秦国扫平六国统一天下的两大名将,威名赫赫,居功至伟,位列“起翦颇牧”战国四大名将前两位。

白起画像王翦画像

白起,是秦昭王掌中的利剑,先后攻城近百座,歼敌近百万,杀得韩魏楚赵节节败退、胆战心惊,威震天下。

王翦,是秦始皇手中的长鞭,率领秦军如同一股狂飙,摧枯拉朽扫平五国,统一天下。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评价,“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然不能救患於应侯。王翦为秦将,夷六国,当是时,翦为宿将,始皇师之,然不能辅秦建德,固其根本,偷合取容,以至筊身。及孙王离为项羽所虏,不亦宜乎!彼各有所短也”。

结合历史对比分析白起、王翦两位战国名将,可见其长短之处。

一、用兵风格不同

白起用兵,如同一把无坚不摧的利剑,以消灭对方有生力量、摧残敌军实力乃至抵抗意志为目的,多采用迂回包抄的歼灭战。因此,白起可以说是歼灭战的鼻祖。几乎每一战,都要消灭敌军数万、十数万、甚至是数十万人,前后歼敌总计超过百万!其中,伊阙一战斩首韩魏联军24万人;攻破楚国都城郢一战无差别淹死楚国军民数十万(有资料显示有60万之多);华阳一战斩首魏赵联军15万;长平之战消灭赵军45万人(其中坑杀降卒20万,为后世所诟病)!

白起战绩地图

王翦用兵,如同一条风驰电掣的长鞭,是以掠地占城为主,秋风扫落叶一样,席卷六国统一天下。因此,除了少数几场硬仗,王翦多采用迫降的手段,所灭之国的国王均是被俘虏或是投降的。因此,史书中几乎不见王翦消灭或者斩首多少敌军的记载。

王翦灭五国地图

二、所处时代不同

白起所处的秦昭王时代,秦国经过秦孝公、秦惠文王的变法图强近百年的积累,与山东六国相比已经初步占据上风,历次交战基本是胜多败少。但是六国实力犹存,合纵联合起来仍然能够与秦国一战,有时也能击败秦军。例如,公元前年赵奢大败秦军的阏与之战,公元前年魏楚联军与赵国里应外合大败秦军的邯郸之战。鉴于当时的战国形势,白起采用残酷的歼灭战,消灭六国有生力量的战略战术,无疑是正确的。

白起(影视形象)

王翦所处的秦王嬴政时代,秦国相比山东六国,已经占据显著优势,甚至是压倒性优势。特别是最后十年间,秦军除了在赵楚两国遇到李牧和项燕像样的抵抗之外,其余各地基本是一触即溃、望风而逃/降!因此,王翦采用率领大军跑马占地的战略,也同样适应了当时形势的。

三、性格特点不同

与长期的作战特点一样,两个的性格也必大相径庭,与处事的态度和方式方法也就有所不同。

白起应该是宁折不弯的刚猛性格,决定着其处世态度和风格。由于不同意在失去有利时机之时秦军出兵邯郸,在秦昭王数次请他出征到邯郸前线救场的情况下,白起一直坚持自己的原则和态度,与秦王硬扛到底,一味地称病不出。即使秦相范雎亲自相请,秦昭王强行严令,白起还是我行我素固执己见。

王翦则考虑周全谋略长远,有韬光养晦保全自我的筹划和安排。在青年将领率领二十万秦军被楚国大败之后,秦王请王翦出山之时,王翦就毫不犹豫的亲率六十万秦军攻灭楚国。而且还在出兵之际,请秦王赏赐美宅良田,以消除秦王的疑虑和猜忌。

王翦(影视形象)

四、人生结局不同

白起一味违抗君命、赌气顶牛的结果,被忍无可忍的秦昭王最终赐剑自裁。在此期间,能够左右和影响秦王的应侯范雎,应该也不会为心高气傲的白起说什么好话,不去煽风点火,落井下石已经不错了。

白起(影视形象)

王翦则一直保持低调,赢得秦王的信任,放心的把倾国之军交到自己手中。而且培养一个同样能征善战的儿子王贲,继承自己未竟的事业。尽管史书没有记载,应该是在早已安置好的美宅良田中得以善终吧。

五、评略

白起在前线奇谋迭出歼敌无数,威震天下,却不能得到秦昭王及其身边宠臣(以丞相应侯范雎为代表)的理解和援助(乃至救命),最后被秦王赐死。

王翦尽管谋略长远,顺意秦王,获平定天下之大功而得以自保。作为秦王之师,只是一味的迎合取悦秦王,却不能劝谏其建德树仁,改变统一六国之前以暴治国思路。短短十几年后便引发天下大乱,自己的孙子王离被项羽俘虏。

司马迁评价两位名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可谓中肯!

#白起#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yizhijiana.com/yzjxw/197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一支箭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