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一支箭 > 一支箭性味 > 正文 > 正文

一箭射下了百年和平澶渊之盟,寇凖御敌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5/2/24 14:05:01

01兵临城下

公元年,一个寒冷的冬日,北风刺骨、大雪飘飞,原本波浪滔天的黄河,此时已经结了厚厚一层冰,一座浮桥孤零零横跨河上。这个地方就是澶州,黄河穿城而过,将澶州一分为二。过了这座浮桥,就从澶州南城到了澶州北城,而此刻的北城,10万辽军正准备攻城。原来,辽国见宋朝立新主,便一直不停的骚扰宋朝边境。前两次辽国进攻宋国,宋军皆败,让宋国大为震惊。九月,辽国20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就从幽州向南挺进了。宋朝廷一天就接到五封告急文书,上至真宗下至百姓,个个诚惶诚恐。宋真宗内心不想与辽国打仗,他至今高梁河之战,忘不了25年前,他父皇宋太宗仓皇溃逃归来时狼狈的样子,还一直让他记忆犹新。危急时刻,朝廷中参知政事王钦若、枢密副使陈尧叟都提议赶紧迁都。寇凖对宋真宗说:“现在有谁提议陛下迁都的人都该拉出去斩了。陛下神明威武,人民都很团结,如果陛下亲征,鼓舞士气,敌人肯定会逃跑。敌人千里迢迢过来应战,我们以逸待劳,且又占据有利地势,辽军虽说20万,可是供给线太长,到时粮草定会匮乏,此战我们有必胜的把握能赢,为什么要抛弃汴梁城,迁都到边远的地方去呢?战士们的家人都在这里,此时迁都,更会让军心不稳,关键是迁都就是在向敌人表明我们害怕了,我们人心崩溃了,就是逃得再远,这天下还能够保住吗?”为了让那几个提议迁都的人减少对皇帝的影响,寇凖把他们都派到前线去抵抗辽兵了。寇凖分析敌我形势,制定了一套抗敌方略,最后怯弱的宋真宗在寇凖的督促下终于决定亲征,他明白,此时辽军已在澶州城下,而澶州离大宋的都城汴梁只有两百里地,骑兵奔袭一日,就能到达,若此时南迁,大宋北地定会尽失。亲征的同时,宋朝的议和使节曹利用也被派往辽国军营。

02一箭射下,百年和平

当辽军已抵达北城附近的时候,宋真宗不敢过河了,他只想驻扎在南城。寇凖再次恳请真宗渡河,真宗犹豫不决。最后真宗过了河,当大宋皇帝的龙旗,出现在澶州北城楼上的那一刻,原本已经疲惫的宋军将士立刻士气大振。巡视完后,真宗立刻就回了南城,把寇凖留在北城负责指挥作战。宋真宗好几次派人探视寇凖的举动,寇凖与知制诰杨亿假装在城楼上喝酒下棋,十分镇定。看到寇凖胸有成竹,宋真宗不再恐慌了。几天后,宋将李继隆和部将张环突然发现澶州城外,有一队几百人的辽军轻骑兵,看样子好像是在勘察地形。他们隐约看到为首一人被众人簇拥,他的前面有一拍盾牌兵,宋将一想,此人应该不是一员普通的将领。于是赶紧让士兵们把数个床子弩抬过来。主弩手们纷纷调整弓箭方向,瞄准了一里之外的辽军。床子弩是弩箭武器的登峰造极之作,它依靠几张弓的合力将一支箭射出,往往要几十人转动轮轴才可拉开,,射程能达到一千五百米!是当时的远程射击武器。“嘣——”巨大的铁箭带起呼啸的风声,直直地朝着那为首的那名辽人飞射而去。忽然,战马嘶鸣,为首那人应声落地,第一箭就直接命中他的战马,他本人随后肋部中箭,接着又一箭透额头,又一箭从一侧眼中穿出,他顿时支撑不住倒地,当晚死于营中,死时身中六箭。而那被床子弩射中的为首之人,好巧不巧正是辽军主将萧挞凛。他是辽国数一数二的军事天才、勇猛无敌,是辽国的驸马,同时也是南院大王,这位南院大王萧挞凛一人就掌握着辽国对大宋的所有军政事务。辽军顿时群龙无首,士气大损。《辽史》对萧挞凛的记载是:挞凛幼敦厚,有才略,通天文。寇准立刻向宋真宗奏报想立刻出兵,一举将辽军灭了。谁知道宋真宗却摆摆手,不愿再打。原来,辽军已经派人送信来求和了!这一夜,他辗转难眠,在营帐中来回踱步,想到这二十多年,宋辽两国兵戈不息,为此,边疆生灵涂炭,百姓一日不得安宁。若是出战,辽军早晚会再打回来,到那时,又是一片腥风血雨。想到这里,寇准轻轻地坐下来,重重地叹了口气:“哎,议和也好!”契丹提出的议和条件是要宋“归还”后周世宗北伐夺得的“关南之地”。宋方的条件是:只要辽国退兵,可以每年给辽一些银、绢,但不答应领土要求。谈判在两军对峙中进行,最后终于按宋方的条件达成了协议。这年12月订立合约:辽宋两国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银子10万两、绢20万匹,共计30万两白银,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互不侵扰,同时双方于边境开展贸易。因为澶州在宋朝也被称为澶渊郡,所以这个盟约,史称“澶渊之盟”。澶渊之盟之后,宋辽两国维持了一百多年的和平,边境百姓过起了太平日子,再也不用人心惶惶了。大文学家范仲淹这么评价寇准:“能左右天子,如山不动,却戎狄,保宗社,天下谓之大忠。”

03凄惨晚年

寇凖对北宋王朝功重如山,宋真宗对寇凖十分敬重,这遭到曾经的妥协派的嫉恨。宋真宗架不住这些小人的蛊惑,将寇凖一贬再贬。不过有人却说寇凖遭贬,是丁谓等背着宋真宗干的。据《宋史·寇凖传》记载,寇凖被贬,真宗卧病不知,问左右的人为什么多日没见寇凖,左右臣僚都不敢回答实情。年九月,寇凖病故于雷州,妻子要将他归葬故里,仁宗准奏了。因为费用不够,灵柩运到洛阳时,钱就用完了,只好寄埋在洛阳巩县。就这样,一代功臣,落得个客死他乡的结局。(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yizhijiana.com/yzjxw/201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一支箭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