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一支箭 > 一支箭产地 > 正文 > 正文

人生三选求生保生乐生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3/10/22 10:48:59

文/叶文稿

图/来源网络

-

作家克里斯托弗·肯·吉莫曾说:

“每个人都会遭到两支箭的攻击,第一支箭是外界射向你的,它是我们经常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本身;

第二支箭是自己射向自己的,它是因困难和挫折而产生的负面情绪。”

人生难以做到的事是内心强大,最难做到的事是内心一直强大。

毕竟,外界也充满了各种的挑战和压力,这种压力既可以成就你,也可以毁灭你。

反观内在,大部分的人也总因为外在的遭遇而滋生一些负面情绪。

在自我能力无法排解掉这些烦恼的时候,本能地就让这些情绪左右了心态。

很多时候,世俗上的失败观,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失败。

只是因为这种失败引发的挫折感,让自己的内心被痛苦以及烦恼的情绪所折磨,才是真正的失败。

说白了,要想人生呈螺旋式上升,就需要冷静、清醒且智慧地做出一些选择。

而人生,无非三选:求生、保生、乐生

1:求生

事实上,从我们呱呱坠地之际,就意味着我们今生都逃避不了"求生"这个话题。

虽然一开始我们并不具备自食其力的能力,但这份能力也需要父母来暂时代替我们执行。

终究到底,我们每个人要么在自愿,要么在被动的局面下,选择"求生"。

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它不光时刻在变迁,也一直在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或力量,去延续,去创造。

但是,并非所有的人都能够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这也就意味着,并非是谁都能够过上更为美好的生活。

诚然,一个内心强大的人,总能在现实生活里过上更好的生活。

说到底,每个人的一生当中,都是分阶段进行的。

求生只是我们人生之中,第一个需要完成的任务。

特莱斯说:

"人生最困难的事情是认识自己。"

就好比我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过程里,不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追求,就容易随波逐流,盲目从众。

渐渐地丢失了原有的兴趣,丧失了人生目标,日子也开始得过且过,没有半点人生追求和野心。

这类人不知道,也不理解为何人生会过得如此艰难。

但其实,这些人只不过是懒惰而已。

因为觉得生活很难,所以结果就是自己不管怎么努力,都很难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所以,宁愿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管,以为这样就能够敷衍掉"求生"这套人生命题。

《中庸》里写道: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

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

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清醒地了解自己的处境,不是为了贬低自己。

而是更为清醒,更为客观地知晓自己的境况,默默无闻,默默耕耘。

假以时日,把握住了事物的真相,发现了事情的客观规律。

也就能够做到重心在内,不假外求的生活态度。

有了这种感悟,说到底也就明白了求生的底层逻辑。

甚至,凭借长期以往的努力和积累,便能够打破一些障碍,获取更高水平的生活手段。

2:保生

人生是苦的,但不会一直苦。

正如自己无法决定出生一样,但可以决定自己怎么走完这一生。

如果一个人,从小到大,甚至到老都只是在"求生"这条路上苦苦坚持、煎熬。

这样的生活,未免太累、太苦,这样的人生,未免寡淡无味,平淡无奇。

正如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有血有肉的生命,而不是毫无感情的机器。

骨子里所带来的七情六欲,以及对生活,对生命的思考以及感悟。

这也注定了,人在拥有自由意志的同时,就会本能地需求"保生"。

保生,是对生活的一种沉淀,是对生命的一种感悟。

懂得保生的人,就会在忙碌的岁月里,纵横自在,活跃心智。

而不是一味地为了生存而苦苦在生存这条道路上麻木了心智,迷失了心灵。

人,既要懂得生存,更要懂得生活。

艰苦地生存,就要舒适地生活。

正如萨古鲁所言:

"真正的舒适不取决于外在的环境,而是源自于内心的平和。"

当自己的能力、智慧无法处理好自身的系统平衡时,压力才会出现。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其实当遇到难题和挫折的时候,大部分的人痛苦和愤怒的情绪,源自于自身无法解决掉眼前这个困难。

而当我们能够顺利并且轻松地解决掉当前所有的困境时,也就意味着烦恼根本不会出现。

但是,人生总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难题和难以处理掉的麻烦,所以我们也就需要练就一些本事来应付。

而追根究底,唯有我们知道了这些事的背后逻辑和规律,自身才不会有紧张和压力的产生。

因为你已经掌握了它,认识了它,并且能够平等地跟它和谐相处。

让自己及时地停留下来,驻足思考,然后清理掉脑子里多余的东西,才能保生。

3:乐生

人既然拥有了生命,最应该珍惜的,就是好好地享受生命。

人活一世,我们既无法控制别人的嘴,也改变不了已经发生的事情,更无法左右时间的流逝。

但好在,我们可以控制住自己的内心。

生活其实很直白,我们在生活当中所遇到的大部分情绪,其实都不是源自于事情本身,而是源于我们对事情所抱有的观念、看法以及执念。

马尔茨说:

"当我宣布想当一名医生时,有人说我的愿望不会实现,因为家里很穷。

这是事实,但说我永远也不会成为医生,这只是一种别人的看法。

后来又有人对我说,我不可能在德国读研究生,一个年轻的外科医生不可能在纽约挂牌营业,

靠自己从事整形医学事业是不可能的。

而这些事情,最后我都做到了,因为我始终提醒自己:

所有这些不可能,都只是看法,而非事实。"

深以为然。

一个人,懂得将看法和事实分开,将真实情况与放大的观念分离开,才能更大程度地扫清障碍。

然后,当我们的内心足够轻灵,行动上才能轻装上阵,生活才能自得其乐。

瓦鲁瓦尔说:

"凡事须慎思:知人,知事,知时。"

我们在生活当中,就需要跟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知道了他人的人品,才知道该如何跟人相处。

同时,也只有看懂了事物的发展规律,懂得社会发展之大方向,才能更大概率地做出对的选择。

也唯有如此,认清时势,抓住时局,方能在生活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最终,活出洒脱、达观且乐观的人生。

生命在于活动,不管是处于人生哪种阶段里,我们都需要在呼吸之间,做出抉择。

敢于求生,才能迈开前进的步伐,练就本领,取得生存技巧。

懂得保生,生命才能得以休憩,积蓄精神力量,找到人生方向。

而选择乐生,则是对生活的一种向往,一种享受,是对生命自由而体验的彻悟。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yizhijiana.com/yzjcd/187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一支箭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