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
今年是建厂70周年。根据公司部署,将开展“传承江南‘箭’文化”系列企业文化建设活动。编印《箭之源》《箭之铸》就是活动内容之一。按照规划,《箭之源——江南工业溯源》将从“民族工业血脉”“红色兵工基因”“湖湘文化元素”等方面探寻江南是怎么来的;《箭之铸——江南工业集团辉煌70年》则以时间为主线,从工厂的筹建开始,全景式展现江南的发展历史。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一部工厂的简史,记载的其实是几代江南兵工的奋斗史。为了方便广大职工学习厂史,公司官微特以连载的方式推出两部书稿的主要章节。
砥砺奋进新征程,不忘初心谱新篇。学厂史、悟文化、聚力量,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把一切献给党”的人民兵工精神,履行好强军首责,推动高质量发展,锚定公司“智能化弹药领域排头兵”新阶段发展定位,踔厉奋发,笃行不息,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湖湘文化的濡染
心忧天下,经世致用,敢为人先。有着鲜明特色的湖湘文化,不仅对江南的企业精神、企业文化有着一般的、共性的影响,更因江南有着特殊的历史、地理、人文因素,而对其有着非一般的濡染。
一、湖湘文化腹地之钟灵
江南,如同一个迁徙“部落”,扎根于湖湘之腹地,已历70个年头。70年来,置身于湖湘文化的浸润中,几代江南兵工人打造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
湖湘文化,是指一种具有鲜明特征、相对稳定并有传承关系的历史文化形态。先秦、两汉时期湖南的文化应该纳入到另外一个历史文化形态——楚文化中。屈原的诗歌艺术,具有鲜明的楚文化特征。南北朝及唐宋以来,由于历史的变迁发展,特别是经历了宋、元、明的几次大规模的移民,使湖湘士民在人口、习俗、风尚、思想观念上均发生了重要变化,从而组合、建构出一种新的区域文化形态,称之为湖湘文化。先秦、两汉的楚文化对两宋以后建构的湖湘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是湖湘文化的源头之一。
湖湘文化的基本精神,被人们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淳朴重义”,“勇敢尚武”,“经世致用”,“自强不息”。“淳朴”,即敦厚雄浑、未加修饰、不受拘束的生猛活脱之性。“重义”,即强烈的正义感和向群性。“勇敢尚武”,即临难不惧、视死如归的精神。二者融贯,构成了湖湘文化独特的强力特色,具有鲜明的英雄主义色彩。也就是钱基博先生所说的:“湖南人所以为湖南,而异军突起以适风土者,一言以蔽之曰强有力而已。”“经世致用”,即重视实践的务实精神,是实践理性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参与意识的集中体现,这一普遍性范畴一旦与英雄主义相结合,就成为—种“当今天下,舍我其谁”的“敢为天下先”的豪迈气概,给湖湘文化提供了明确的奋斗目标。“自强不息”是“天行健”的宇宙精神的基本形态,而在湖湘文化中,则将它列为“人极”的范畴,视为文化的“极则”。这就赋予了湖湘文化独特的哲学依据。
一直以来,距离江南厂区20多公里的隐山,被视为湖湘文化的发源地;岳麓书院则对湖湘文化的形成、崛起有着巨大的影响,被认为是湖湘文化的摇篮;王闿运则被认为是对近代湖湘士子影响最深的最后一位通儒。到了近代,“红色文化”无疑又为湖湘文化注入了新的鲜明的色彩。江南,恰好与以上四个“元素”有着非一般的渊源。历史表明,江南始终在湖湘文化的深度濡染中,是湖湘文化的有力践行者和发展者。
江南所在的云湖桥地区,乃湘南故城。早在多年前,湘潭地区最早设立的县治湘南县的县城,就在江南人所熟悉的几公里外的古城。准确地说,江南立足在秦代古县城区域,属于先秦文明在湘潭最集中的积淀区域,是湖湘文化在秦代的肇始之处。
到了南宋,湘潭又成了湖湘文化的发源地。以心理修养为基础,以经世致用为主要特征的核心湖湘文化,是由胡安国、胡宏父子于南宋绍兴之初(年)来到湘潭隐山,创建碧泉书院,在隐山一带从事学术和教育活动,而逐步形成的。胡安国、胡宏父子精研理学,讲学授徒,创立了湖湘学派,造就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改变了湘潭和湖南的闭锢风气,为湖南地区近世人才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同时也造就了人才产生的社会文化基础。湘潭隐山也就因此成了核心湖湘文化的真正发源地,在湖湘文化的发展史中占有首当其冲和至关重要的地位。
隐山
湖湘学派一代宗师及其后学精研物理,探幽入微,辛勤耕耘,讲求经世之学,健于履践的身影,昭示着南宋早期这一块土地上文化的繁荣。自湖湘学派创立以来,流风所被,化及千年。储存在湖南湖湘文化“基因库”中以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敢为天下先”的无畏精神和“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凛然正气为主要特色的“修身”思想,以及“实事求是”的实学主张、“力行践履”的实干作风和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yizhijiana.com/yzjgj/18327.html